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袁卫东
前些日子,台风过境,那些本来挺直腰杆的稻穗,齐刷刷“瘫倒”在了地上。有的稻秆弯折成锐角,有的整株倾覆在泥水里。站在田埂上望去,那倒伏的景象,让农户们的眉头生生拧成了一团。
堂哥跟水稻、小麦、玉米这些农作物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他现在是承包千亩田地的“种粮大户”。台风呼啸的那夜,他在屋里听着风的声音,心跟着揪了起来。风一停,他马上就往稻田里跑去,眼中的场景,让他十分揪心。强风把茎秆吹伏,雨水浸泡过的稻穗,想扶起来十分难。
堂哥当然不会被击垮,这种情境,他并不是第一次经历。他说:“稻子倒了,人不能倒。只要稻粒还在,就有收回来的希望。”当收割机去收割的时候,技术高超的机手,常常能把割台放得恰到好处,从而尽可能减少倒伏带来的损失。
不只是靠海的农作物有这样的风险,其他农作物产区的倒伏,也是年年要面对的考验。去年初夏,眼看过几天就要开镰收割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夹杂着冰雹,把李家村大面积的小麦田砸得一片狼藉。雨水泡软了土壤,麦穗的重量加上外力冲击,大片小麦连根倒下。有的麦穗被打落。村民们找来镰刀,没有像往常一样站着割麦,而是弯着腰,把没完全倒伏的麦子一株一株割下来,再小心翼翼地把倒伏的麦穗拾进篮子里。
有人请来了收割机,并特意让师傅把割台调低,慢慢往前挪,尽量把贴近地面的麦穗都收起来。那几天,李家村的田野里,从白天到晚上,满耳都是镰刀和收割机的声音。那一季,虽然比往年少收了三成,但令人欣慰的是,村民们未曾感到绝望。在他们看来,农作物的倒伏,就像人生中突如其来的困境。稻子和麦子会因为根系不牢、茎秆柔弱和异常天气而倒下,人有时也会因为遭遇意外而陷入低谷。困境并不可怕,重要的是面对困境时的态度。他们没有抱怨天气,没有放弃希望,而是用最朴素的方式,一点点降低损失,一点点争取收获。
仔细想想,农户们应对倒伏的办法和态度,藏着最实在的智慧。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扶”,什么时候该“顺”,什么时候该“舍”,就像面对人生的挫折,有时需要奋力抗争,有时需要顺势而为,有时需要学会取舍。他们更懂得团结力量的可贵,一家的稻子倒了,全村人来帮忙;一户的麦子受灾,邻里们伸援手。这种守望相助的精神,让人动容。
那些倒伏过的田地,有些收割后的稻茬依然留在土里,等待着下一季的耕种。农户们的坚守和韧性,就像一粒种子,在土地上生根发芽,长出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