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超迟栽约50天 应急栽培技术帮一把

本文转自:四川农村日报

陈勇(右二)向专家组汇报技术应用情况。 受访者供图

机收现场。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11月5日,在位于德阳市什邡市的示范田内,一场针对“超迟栽机插水稻”的田间测产验收正在进行。经由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组织的专家组现场实测,采用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栽培团队研发的机插稻超迟栽应急栽培技术示范片,平均亩产干谷达 508.5 公斤,比当地常规种植对照田增产 27.1%,标志着该项技术为我省粮食稳产增粮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储备。

  现场,专家组实地查看了1200余亩示范区的水稻生产情况,并在120亩核心示范片中选取3块代表性田块进行全田机械实收。经测定水分、扣除杂质后,确认示范片平均亩产达508.5公斤。

  “这项技术有效破解了超迟栽水稻面临的多重逆境难题。”全省水稻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首席专家、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陈勇介绍,示范片于6月23日育秧,7月14日完成机插移栽,较传统麦茬水稻迟栽约50天,于11月2日成熟,田间有效穗数仍保持在18万以上。

  据了解,该技术集成宜机插耐逆品种鉴选、齐苗壮根育秧、缩株增苗机插、稳中攻前施肥、病虫精准防控等关键技术,重点解决了超迟栽水稻在前期高温导致育秧期秧苗盘根差、营养生长期短导致群体构建难、后期低温导致灌浆难等突出问题。特别是在今年遭遇严重气候逆境的情况下,仍实现了稳产目标。

  四川省稻作生产常因种植模式限制、春伏旱灾害频发、经营主体栽秧周期长、规模化育秧中心秧田移栽迟、部分农田整治挤占农时等情况出现超迟栽场景。“这项技术在这些场景中都能发挥关键作用。”陈勇介绍,今年,我省丘陵区遭遇严重春伏旱,广安、南充等地部分受旱丘陵区种粮大户应用此项技术进行应急种植,均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

  截至目前,该团队已构建起覆盖麦(油)茬、蔬菜茬、冬闲田或冬水田及超迟栽等不同生产场景的机插栽培技术体系,为全省水稻机械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