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元一斤的红薯,做成红薯干能卖20元一斤,为何很少人愿意干?

红薯是农村常种植的一种杂粮,红薯种植比较容易,而且产量比较大,种植的时候只要把红薯苗育出来,然后采用扦插或者是埋藤的方法种下去,管理相对比较宽松,只要天气不是很干旱,几个月以后就可以收获。

红薯产量是比较大的,一般种植一亩地可以收获几千斤,而且红薯的吃法也比较多,可以蒸来吃,煮来吃,煨来吃,烤来吃,做成红薯粉,红薯干,有很多的吃法,很多人都喜欢吃。

这种红薯在以前缺粮少食的年代救活了很多的人,那个时候水稻收获产量不高,田地又不多,所以只好用红薯来替代了,把红薯加工成红薯丝,红薯米,同大米一起煮来吃,7080年后应该都有吃过吧。

如今粮食是够吃了,不再把红薯当主粮了,只是当作零食来吃,农村种植的也相对比较少了,因为农村种植这种红薯,它的价格并不高,在农村可能卖到一块钱1斤左右,有的卖一块多一点点,就是在广西这边的市场上,一般也是卖1.5一斤。

但是把它加工成红薯干以后,在市场上面竟然能卖到20元1斤左右,为何却很少有人去加工红薯干来卖呢?其中有几个非常现实的原因。

第一个是非常辛苦

要想把红薯加工成红薯干来卖,其中要经过很多的手续,把红薯挖回来以后,不能马上用来制作红薯干,马上制作出来的红薯干还没有糖化,是不好吃的,不甜的。

必须要放在通风的地方,至少要在7-10天左右,这样就糖化了,再用来制作红薯干就好吃了,吃起来是甜的。

期间要经过清洗,削皮,蒸熟,晾晒或者是烘烤,包装这几个环节。

尤其是晾晒,要在大太阳下面才行,但是进入秋冬季节,大晴天的天气就很少了,阴雨连绵的天气比较常见。

天气不好就晒不出来红薯干,没有晒干容易发霉变黑,这样就影响品质了,卖不掉了。

烘烤的话也可以,但是作为一个农民来说,没有这个设备,这设备投入可大了。

第二个是加工时浪费很多

因为红薯要放在通风的地方让它糖化,在这个期间,有的红薯会烂掉,因为红薯是极容易烂的。

即使没有全烂掉,它的外皮也是会有坏的,变黑的,显然用来卖的,品相很重要的。变黑,变坏的就不能卖。而且都要削皮,这其中的损耗是非常大的。

损耗大,成本就上来了。

第三个是销量不高

虽然市场上面卖的红薯干,价格高达20元一斤,但是销量却不高。

要知道,如今的零食品种非常的多,而且现在的小孩都喜欢吃零食,不喜欢吃这种红薯干,只是那些上了年纪的人,也就是2000年以前出生的,吃得比较多,而00后是很少吃的。

虽然红薯干单价高,从1.5元钱一斤加工后变成了20元一斤,但是它的销量却不多。

第四个是快递费过高

有人可能会说,可以通过网络来销售,的确是可以的。

但是,快递费用也是非常高的,要购买包装箱,包装袋,快递费用,还有平台的服务费,打包的人工费等各种的费用。算下来农民能到手的就非常的少了。

而且这还不是一般的农民会操作的,对于那些老农民来说,是干为了这工作的。

所以说,在农村种植出来的红薯,卖不起价钱,新鲜的能卖1.5元一斤都非常的不错了。就不再去加工红薯干来卖了,表面看起来价格高,但是其中包含很多的隐含成本,最后算下来到手的并不多。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