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珠江时报
珠江时报讯记者陈婷通讯员李晓琦报道“同学们请看,比课桌还大的巨型南瓜、能结出八种颜色果实的茄子树、长到三米多长的丝瓜……”近日,佛山市第二中学体育馆内,阵阵惊叹声此起彼伏,一场面向高一学子的社会实践农业科普讲座在这里举行。
“提到农业,大家会想到什么?辛苦?落后?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周志雁的开场提问,立刻引发台下同学窃窃私语。但屏幕上随后展现的现代农业科技场景,瞬间扭转了现场气氛——能自动感知作物干湿程度的智能灌溉系统、精准采摘蔬菜的机械臂、均匀喷施雾状药剂的无人机……“好酷啊!原来农业早就进入‘机甲时代’了!”有同学忍不住小声惊叹。
“谁说菜园只能是土埂纵横的模样?”周老师展示的一组“创意农业”照片,让同学们直呼“颠覆想象”:用白菜、生菜、芥菜层层叠叠拼成的彩色花坛,绚烂程度不输鲜花;废弃月饼盒被改造成憨态可掬的“喜羊羊”造型,装满水培水稻的黄色塑料瓶,组合成可爱的“海绵宝宝”;窗台边,废弃奶茶杯里培育的水培蔬菜,映出片片翠绿光影;更令人称奇的是整形嫁接后的辣椒盆栽,被塑造成孔雀形态,红果累累时宛如“火焰雀尾”。
更有意思的是“旋转鱼菜共生系统”:简约的无动力旋转装置中,游鱼搅动水流带动上方菜盘缓缓旋转,鱼粪自然转化为蔬菜的养料,蔬菜根系又能净化水质循环利用。“这就是最小的生态循环模型,咱们生物课学的能量流动知识,在这里就能直观看到!”周老师的讲解,让课本上的理论瞬间“落地生根”。
周老师鼓励大家,既要仰望星空探索未知,也要愿意俯身触摸泥土感受生机,在大地上“种”出属于自己的创意。
据悉,11月5日,佛山二中高一年级社会实践活动将走进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与侨鑫生态园,届时同学们将有机会亲身体验现代农业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