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马集:稻田艺术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

本文转自:江苏经济报

金秋十月,稻谷飘香。近日,仪征市马集镇方营村的60亩特色稻田画正式开镰收割。田间地头,饱满的稻穗随风摇曳,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农民们忙碌其间,构成一幅生动的“丰收归仓图”。

作为当地农旅融合的亮点项目,方营村以稻田为“布”、彩稻为“笔”,通过精准种植形成“农耕文化”“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等字样与人物造型的巨幅艺术图案。配套建设的观景平台与健康步道,自9月以来已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成为乡村“颜值”与“产值”兼具的文旅会客厅。

据介绍,马集镇的稻田画种植始于2018年,从最初的20亩试种,已扩展至方营、新民两村共60亩规模。本次收割自10月20日启动,于22日全部完成。

“这些稻田画不仅是景观,更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的体现。”方营村村干部李兴田表示。近年来,通过新建泵站、完善灌溉网络等基础设施,马集镇为水稻的艺术化、规模化种植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马集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仍在持续推进中。

马集镇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办公室副主任姚超透露,创作一幅完整的稻田画是一项精细的系统工程,需历经土地整理、图案设计、稻种选配、人工插秧及科学管护等多道工序。种植时需根据图案内容调控密度,人物部分需浓密,文字部分则相对疏朗。彩色稻种每年需专门留种培育,并通过持续的除草、防虫管理,才能确保这幅“大地艺术”完美呈现。

随着稻田画知名度不断提升,方营村不断延伸产业链,逐步建成艺术长廊、农耕体验区、乡村振兴馆等设施,推出采摘垂钓、稻田研学等新业态,通过“稻田画+旅游”“稻田画+农产品展销”等多元模式,有效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增收,真正实现将“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在稻香之中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马集宣 张利民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