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春种秋收的季节,沈阳郊野的田埂地头上那个身影格外醒目,她就是张丽莉。
她身上沾着泥土,蹲在地里扒拉土壤,翻看作物根系,说话带着接地气的口音,俨然就是一个常年守着庄稼地的农民。

没人能想到,这个整天在田里“摸爬滚打”的人,已经跟东北黑土地较了20年劲,还让全国2亿亩农田都沾了她的光。
20年前刚接触黑土地时,张丽莉就发现了问题,村里老辈人总说“以前的地肥得流油,现在咋越种越没劲”。

她跟着老一辈农技人员跑遍周边村子,翻查资料才知道,自上世纪50年代开垦以来,黑土地的“力气”确实在变少。
那时候她就暗下决心,得想办法把黑土地的肥力找回来,一开始,她把目光放在了肥料上。
农户们总抱怨:“撒了不少肥,可庄稼好像没吃着多少,到了季节还得接着追,费钱又费力。”

张丽莉蹲在田里观察,发现传统肥料撒下去没几天,要么顺着雨水渗进地下,要么挥发到空气里,作物真正吸收的没多少。
时间长了,土壤结构还被破坏,进入了“越施肥地越差、越差越要施肥”的循环。
她想研发一种“懂事”的肥料:庄稼需要养分时就释放,不需要时就乖乖待在土里,不浪费也不污染。

这想法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早在上世纪,就有人研究这类肥料,20年后才勉强能调控玉米一个生长阶段的养分。
2004年起,张丽莉接下这活儿,想让这种肥料能管玉米、水稻,还有各种经济作物的一整个生长周期。

研究过程里,她没少遭罪,单是测肥料里一个结构,就熬了半年多;一种保护剂该怎么加,试了快一年才找对方法。
有时候算数据到半夜,转天又得赶早去田里看作物长势,累得直不起腰也没停下。
后来她总算摸索出以碳保氮的法子,简单说就是用碳把氮“拴”住,让养分老老实实在土壤里等庄稼吸收,这才算让新型肥料有了眉目。

可真到推广时,又碰了壁,头一回去村里推试验肥料,农户们围着她问:“用你这东西,减产了咋办”“给我们多少补偿啊”
内向的她没经验,只能红着脸保证:“真减产了,我赔!”
那阵子她天天泡在试验田,从播种到收割全程盯着。

有年旱季,别的地里作物都黄了叶,试验田里用了新型肥料的庄稼,叶子还绿油油的,最后产量一点没减。
农户们服了,拉着她的手问:“张妹子,你这肥也太好用了!明年还帮我们弄不?”
从那以后,张丽莉更爱往田里跑了,她总说:“地里的问题,不到现场根本摸不透。”

同一片地区的两块地,土壤情况可能差很多,肥料就得跟着调;有的作物在别处长得好,到这就出问题,一测才知道是土壤酸碱度不对。
她一户户跑、一块块地测,把肥料配方改了又改,直到能适配不同的土地和作物。
2021年,为了赶上农忙的好时候,她带着团队在辽宁搞了3个科技示范区。

在那里,他们把实验室里研究出来的好东西,变成了农民在田里能用上的好办法,让科技真能帮上种地的忙。
农户们很快发现,这种新型肥料比以前的好用:养分够,一年不用追肥,省了不少钱和力。
慢慢的,这技术越推越广,现在全国20多个省份都在用,累计覆盖了2亿亩农田。

可她还不满足,现在的肥料还用着化学材料,她觉得不够“绿色”,又开始从七八十种植物、微生物里提取新材料。
东北秸秆处理是老难题,她又琢磨着把秸秆液化加氢,混上养分做成颗粒肥,既能肥地又能解决秸秆堆积问题,就是技术还有难点,她还在一点点攻克。

她常说:“黑土地不是一天坏的,也不是一天能修好的,得一代接一代干。”
这20年,她从跟着跑的“学徒”,变成能扛事儿的“带头人”,把实验室里的公式、数据,变成了田里实实在在的好收成。
接下来咱们好好说说黑土地,为啥它这么金贵,又为啥需要像张丽莉这样的人守护。

黑土地是一种肥力很足的土壤,它那黑黝黝的颜色也不是白来的,全靠土里大量的有机质撑着,这些东西越多,土就越黑、越肥沃。
而且这土特别稀罕,满世界算下来,像样的黑土区就四个,咱们国家东北那片黑土地,就是这四个里的一个,稀缺性拉满,珍贵程度不用多说。

这黑土地的形成过程简直是 “慢工出细活”,每形成1公分厚的土层,得花上万年的功夫,它没法像普通土壤那样再生,用没了就真没了。
黑土地就是种地的 “黄金土”,有机质多到 “溢出来”,土的结构也是松松散散的,特别透气,浇水了能保住水,施肥了能锁住肥。

用它种玉米、水稻、大豆,不光收获得多,品质还特别好,口感、营养都在线。
对咱们国家来说,东北黑土区就是 “粮食生产的主力军”,每年从这儿运出去的粮食不计其数,是保障粮食供应的关键。

要知道,粮食安全是天大的事,要是没了优质的黑土地做支撑,想一直保持稳定的粮食产量,简直是难上加难。
可如今黑土地的现状让人担忧,自从上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后,这么多年一直是高强度种植。
庄稼一茬接一茬地种,从没留出休养恢复的时间,它早就 “累得不行” 了。

再加上传统肥料使用不当,黑土地的有机质含量从最初的80-100,降到了现在的25-30,肥力减少了一大半。
而且土壤还出现了退化、板结的问题,保水保肥能力越来越差,要是再不保护,用不了多久,这片“黄金土地”可能就再也种不出高产的庄稼了。

而张丽莉做的这些事,刚好掐住了黑土地退化的“要害”。
她研发的新型肥料,让作物能吸收更多养分,还能避免土壤被破坏,相当于给黑土地“补营养”。
她推广的技术覆盖2亿亩农田,让这么多土地重新恢复活力,减少了肥力流失。
现在她还在研究绿色材料和秸秆利用,就是想从根本上实现黑土地的可持续保护,不让它再“透支”。

其实保护黑土地跟咱们每个人都有关系,咱们平时节约粮食,就是在减少土地的种植压力。
了解黑土地保护的知识,向身边人宣传,也能让更多人重视起来。
守护黑土地需要一代接一代的努力,只要每个人都出一点力,就能让这片黑色的土地一直肥沃下去,让咱们的饭碗永远端得稳。
参考:
中国青年报《“农民科学家”张丽莉:为黑土地“寻粮”20年》2024-0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