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草场成牧民增收“绿色银行” 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本文转自:拉萨日报

尼木县麻江乡:

人工草场成牧民增收“绿色银行” 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拉萨融媒记者 拉姆次仁

图为在尼木县麻江乡,牧民们抢抓晴好天气收割牧草。拉萨融媒记者 董 晖摄

曾经依赖天然草场的麻江乡牧民群众,如今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自2017年起,该乡强聂村与达琼村联合打造了7000余亩人工草场。经过8年的精心耕耘,这片草场已成为牧民心中的“绿色银行”,不仅显著提升了畜牧业抵御雪灾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还通过科学种植和规模化利用,让两村400余户牧民家庭牢牢掌握了增收的“钱袋子”。

麻江乡作为纯牧业乡镇,过去长期面临天然草场超载和雪灾导致饲草短缺等难题,牧民收入因此波动较大。为解决这一困境,2017年,麻江乡党委、政府在强聂村和达琼村启动了大规模人工种草项目。通过公开招投标引入第三方公司,统一提供燕麦草等饲草种子,并整合草场资源,其中近半数的种子和草场由乡政府直接支持,引导群众转变传统养殖方式,逐步形成了“人工种草+合作社育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每年10月底至11月初,是人工草场的丰收季节。10月24日,记者在强聂村和达琼村看到,连片的燕麦草随风起伏,宛如金绿交织的草浪。牧民们抓住晴好天气,使用收割机在草场忙碌作业,收割和转运工作有条不紊。据悉,全部收割任务预计在十余天内完成,将为牲畜越冬备足“口粮”。

近年来,麻江乡依托人工种草推进生态治理,通过科学种植和精细管护,使草场重现生机,成为牧民增收的“聚宝盆”。“这片草场自2017年开始种植饲草。之前群众缺乏固定收入,种草之后,村里男女老少都有了活干。”尼木县麻江乡达琼村党支部副书记、主任次旺占堆介绍,产出的草既能自用,也能喂牲畜。在乡党委、政府的帮扶下,大家的收入明显提高。

据了解,该项目采取“政府扶持+合作社带动+群众参与”模式,惠及400余户牧民家庭。乡政府的资源支持显著降低了牧民的生产成本,合作社通过规模育肥和统一销售,将饲草转化为实际收益,让牧民无需额外投入即可共享发展红利。“从成效来看,项目不仅为牧民构建起稳定的年均增收保障,还通过7000余亩人工草场的规模化种植,大幅减轻了自然草场的放牧承载压力,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增收的良性循环、双向共赢。”尼木县麻江乡政府工作人员扎西云旦表示,下一步,乡里将聚焦饲草品种迭代优化,持续提升饲草加工储存的专业化能力,推动项目长效运转、提质增效,同时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为同类高寒牧区的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提供有益借鉴。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