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0月25日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据农情调度,截至10月24日,全省农作物已收获22600万亩以上,超应收面积的九成。已整地10677.9万亩,占计划秋整地面积的92.9%。
据介绍,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暨“三秋”生产视频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有序推进秋收生产。自秋收以来,省农业农村厅印发《2025年全省秋收生产工作指导意见》,组织全省各地科学安排收获顺序,统筹调配机械力量,适时抢收快收,提高收获效率,确保粮食及时收获归仓。强化“减损就是增产”的意识,指导各地积极开展机具对接和准备工作,分作物、分情况确定机收技术,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培训,不断引导机手提高操作技能与规范作业水平,将三大粮食作物机收损失率进一步降低。
同江市银川乡大豆收获现场
这几日,同江市银川乡的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收获最后一批大豆。连片田块里,大型联合收割机轰然作响,切割、脱粒一气呵成,边角小地块上,人们弯腰采摘,指尖翻飞间,豆荚都“颗粒归仓”。在玉米地块中,收割机的轰鸣也成为抢收的鼓点。据介绍,银川乡统筹调配农机资源,合理延长每日作业时长,打通“收割—烘干—入仓”全链条:柴油供应按需保障,玉米存储技巧田间推广,粮库“绿色通道”随时敞开,只为让每一粒粮食都顺利收获。
桦南县闫家镇农田里,农机正在进行深松作业
走进桦南县闫家镇,农机手们正驾驶着专业打捆机和清运车,在作物收割后第一时间开展秸秆收集、压缩、打包作业,将散落田间的秸秆统一运往生物质加工点和养殖基地,用于生产清洁能源和饲料,让“田间废物”变身为“循环资源”。
据了解,黑龙江省统筹推进秋收、秋整地工作,分作物、分区域、分主体落实秸秆还田离田作业计划,加强还田离田作业主体与乡村两级对接,因地制宜采取规模经营主体先行、农机合作社带动散户、社会化服务整村对接、大型农机跨区作业、垦地合作等方式,按时序加快作业进度。此外,强化技术指导与政策保障,推广以秸秆翻埋、少耕免耕覆盖还田等技术集成的“龙江模式”和以秸秆翻埋、旋耕还田为核心的“三江模式”。举办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班,促进秸秆科学规范还田技术覆盖到位。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梁金池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