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菌菇大作为!合川“田间课堂”培育“菌菇能手”

10月22日,在合川区农业农村委员会的指导下,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将课堂搬到户外,在孙天路楠竹院子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球盖菌户外栽培教学活动。

据了解,本次活动精准聚焦合川区食用菌产业升级的技术需求,通过政产学研协同发力,让前沿技术直通田间地头,致力于为当地培育一批懂技术的“菌菇能手”。

近三十名来自全区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与合作社代表深入田间,跟随专家现场学技术、辨菌种、拓思路。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专家现场“开方” 技术下乡破解“种菌难题”

“我们不搞‘照本宣科’,要让大家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培训特意将课堂设在田间,精准对接合川区食用菌产业升级中技术需求与科研成果脱节的痛点,以“专家下田、实操教学”的方式,让技术服务从“理论宣讲”变为“亲手实践”。

“大家看这个菌包的菌丝,均匀雪白、无杂菌,这才是优质菌种该有的样子。”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刘芸教授手持菌包,在现场开起了沉浸式“田间课堂”。她结合合川地区的气候与林地资源特点,从菌种选择、栽培料配比,到温湿度管控,把专业知识拆解成一个个实用技巧。

“栽培料要疏松,不能压实,不然菌丝‘喘不过气’。”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食用菌栽培工程师刘强则在一旁进行现场实操指导,确保每位学员都能独立完成大球盖菌栽培的关键操作,深刻理解从菌种自制到栽培料循环利用的全链条技术精髓。

“技术有人教,难点现场解,这下我心里有底了!”学员们围着专家踊跃提问,纷纷用手机记录下操作细节,学习热情高涨。

跳出“单一生产”思维 拓展产业融合“新思路”

据了解,此次培训不仅教“怎么种”,更启发“怎么发展”。专家们结合案例,为学员打开了产业融合的新视野——将栽培废料转化为有机肥,实现绿色循环;对接电商平台与批发市场,拓宽销售渠道;结合乡村旅游,打造“菌菇采摘”体验项目,提升产品附加值。

学员李女士深受启发:“以前只想着种好菌子,没想到还能这么‘玩’。回去后我想尝试把采摘和电商结合起来,让我们的小菌菇走得更远。”

政产学研协同 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要让产业真正兴旺,关键在于人的转变。通过提升这些经营主体自身的能力,才能将大球盖菌从田间‘小特产’,培育成带动农民增收、推动产业融合的‘金疙瘩’。”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培育活动通过政产学研协同发力,直指产业核心需求,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次生动实践,更是推动合川农业向绿色、高效、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一次生动实践,更是驶向现代农业未来的“合川快车”。

该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只是一个起点,后续将围绕合川区农业特色产业需求,持续开展精准化技术帮扶,为学员们提供点对点的跟踪服务,让高校智力资源深度服务地方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活水”。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