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安丘,何以成为“好客山东”引力强磁场?

大众网记者 王帅 通讯员 孙丽霞 潍坊报道

金秋时节,齐鲁飘香。10月7日至9日,“蔬”香齐鲁·山东蔬菜美食争霸赛暨“潍有尚品”万人品鉴会,将在潍坊安丘市举办。

在安丘,美食不仅是舌尖上的享受,更是这片土地深厚底蕴的生动呈现。新农人的创业激情、生态循环的绿色智慧、千年文脉的当代焕新,正以美食为媒介,共同编织成一张独特而深刻的“城市引力网”。

那么,安丘还蕴藏着怎样的独特魅力,能够让人们不仅为一席佳肴而来,更为一种生活方式而停留?

答案,藏在安丘新农人点亮乡村振兴的希望里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安丘的广袤田野,正成为新农人创新创业的热土。他们以全新的理念和视野,重塑着现代农业的内涵。

新农人张维涛,作为山东合力牧业有限公司的掌舵人,从几头牛、几间棚起步,如今打造出国家级生态农场——合力牧场。

他坚守“种养循环、绿色共生”的理念,构建了一套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生态循环系统,不仅实现了牧场粪污资源化利用,产出的清洁沼气和天然有机肥更反哺自身及周边果蔬园,形成了“好产业”结出“好果实”、带动乡亲共增收的良性循环。

在凌河街道,汇海食品有限公司的贾国亮带领团队构建了从生态种植到品牌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他们推行有机肥、鱼菜共生等技术,还原农产品的“老味道”;借力“安丘农耕”区域公用品牌,全面推广质量安全码和生态原产地码“双码”认证,让产品直供世界500强企业和一线城市。

这些新农人的涌现,是安丘持续优化创业环境、强化政策扶持的成果。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为现代农业注入全新活力,成为安丘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生动注脚。

答案,展现在安丘绿色动能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安丘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在歌尔农场的有机肥生产车间,作物秸秆、果树枝条和牛粪等农业废弃物,都可以“变废为宝”成为富含微量元素的有机肥。这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在解决污染问题的同时,更以优质的有机肥滋养着土地,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安丘率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码+生态原产地码”“双码”认证,既筑牢了消费信任,又开启了高端市场通道。目前,全市已有13万多生产经营主体拥有这样的“数字身份证”,“安丘大姜”“柘山蜜薯”等30多个生态农产品品牌愈发响亮。

通过培育一批生态农场,安丘示范引领全域农业向生态化、智慧化转型。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正以其纯净的自然禀赋和先进的生态理念,吸引着追求健康生活的人们和寻求绿色发展的合作伙伴。

答案,见于安丘千年文脉铸就的城市精神内核里

城市的吸引力,不仅在于经济的繁荣、生态的优美,更在于文化的厚度与精神的富足。安丘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创新载体形式,以文化书院建设等为抓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显著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人文魅力。

安丘砂陶文化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大汶口文化时期,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潍坊市级非遗名录。代表性传承人张勇秉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将砂陶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开发出茶器、雕塑等兼具实用与收藏价值的产品。

遍布城乡的文化书院,成为安丘文化赋能的重要阵地。颐乐学院打造桃源书房读书社,定期举办阅读交流活动;富华社区文化书院常态化开展心理讲座、书法研习等活动,其“四点半学校”更是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这些文化场所的繁荣,让沉睡的文化资源“活”了起来,也让市民的精神世界“富”了起来。

金秋十月,安丘已准备就绪。这座兼具发展热度与文化厚度的城市,正展现其独特的综合魅力,吸引八方来客,汇聚磅礴力量,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健前行,未来可期。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