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增加30%!四会市黄田镇“三招”焕新撂荒地

拓荒号:拓荒牛 (企业头条)

曾是荒草萋萋、无人问津的撂荒地,如今变身荷叶田田的“藕塘”、绿意盎然的“花田”……四会市黄田镇用三招“硬核操作”,让昔日闲置土地迸发新活力,“金土地”的故事越讲越热闹。

外来客商带活500亩荒地,亩产增产30%

“以前这地荒得能藏人,现在满塘荷叶连成片,看着就心甜!”6月的黄田镇,500亩莲藕基地迎来首次大规模采收,村民路过荷塘时,忍不住停下脚步夸赞。

塘里,白白胖胖的莲藕被一筐筐捞出、装车,新鲜的藕香伴着村民的笑意,成了夏日里最动人的“丰收图景”。

500亩莲藕基地迎来首次大规模采收。  通讯员 供图

这片热闹的藕塘,曾是分散零碎的撂荒地。过去,农户单打独斗种植,效益低下,地块渐渐被废弃。转机来自外来客商的“入局”——通过土地流转,客商将零散地块整合连片,翻土、引水、栽藕一气呵成,还带来了“鄂莲新6号”“四川珍珠白藕”等优质品种。不同于传统种植,客商采用“三节两芽”选种法挑出壮苗,搭配“前浅中深后浅”水位管理技术,让莲藕长势远超预期。

如今,基地亩产达3000斤,较传统品种增产30%。“不仅产量高,藕的品质也好,又白又粗,客商抢着要!”负责采收的工人一边打包一边说,荒地就这样被“喂”成了高产的“宝地”。

村党总支带头闯,村民实现家门口挣钱

如果说客商的“莲藕经”让荒地焕新生,那黎崀村党总支带头闯出的“夜兰花路”,则让村民在家门口端稳了“饭碗”。

“一开始大家都犯嘀咕:种夜兰花?卖不出去咋办?”黎崀村支书回忆,村民想增收却怕风险,村党总支看在眼里,主动扛起责任——先找农业专家学技术,再跑市场对接销路,把撂荒地改造成夜兰花种植园后,党员干部先带头试种,用实际行动给村民“吃定心丸”。

黎崀村的夜兰花种植面积已达50亩。  通讯员 供图

如今,黎崀村的夜兰花种植面积已达50亩,70多户村民跟着干。每天清晨,种植园里满是忙碌的身影,村民们采摘新鲜夜兰花,按斤算工钱,月底还能领分红。

“不用外出打工,守着家就能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这日子有奔头!”参与种植的阿姨手里忙着活儿,脸上笑开了花。

山坡荒地育珍木,南药产业启新程

大片山坡上,沉香苗木成行成列,漫山遍野,工人们正忙着种植树苗和浇水……在黄田镇万洞村白石咀沉香种植场,昔日的山坡荒地如今焕发出别样生机。

万洞村白石咀沉香种植场。  通讯员 供图

沉香药用价值极高,是我国沿用历史悠久的中药材,被列为《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首批八大品种之一。黄田镇依山傍水、日照充足、植物茂盛,在南药种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据种植场场主介绍,该种植场占地面积568亩,目前已完成2万多棵沉香树苗的种植,涵盖油叶子、金沙叶、流油王、红骨凹身、糖结、紫棋等明星品种。

在未来规划中,种植场将依据沉香特性,不断拓宽产业发展思路,做大做强沉香产业,让山坡荒地持续释放经济价值,为黄田镇的土地“焕新革命”再添南药产业的全新增长极。

南方+记者 施亮

通讯员 李思欣 陆朗然

【作者】 施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