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蔬菜智慧工厂:为作物定制“防晒衣”与“营养餐”

8月4日正午时分,南川区气象站监测显示室外气温已突破39℃,热浪灼人。大观镇蔬菜智慧工厂占地5000平方米的现代化连栋温室内,却是一片清凉的生产景象。

工人李文秀穿梭在绿意盎然的黄瓜藤蔓间,麻利地将鲜嫩饱满的水果黄瓜采摘下来,装入身旁的塑料筐。棚内悬挂的温度计清晰显示着35.8℃。

“外头露天田里干活的工友,都说地面烫脚板。我们在这棚里,倒还能喘口气,干起活来不觉得特别燥热。”李文秀一边干活一边说。

▲村民在现代化连栋温室里工作。南川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此时,棚顶正在慢慢合拢——当棚内的温度传感器探测到环境温度升至预设的35℃临界点时,覆盖整个棚顶的银色高强度遮阳网系统就将启动。短短20秒,就能完成大面积的遮阳网展开,如同为整座温室披上了一件定制“防晒衣”。其特殊材质能将约60%的强烈阳光直射有效阻隔在外,并将其转化为对植物生长更有利的柔和漫射光。

▲南川区大观镇蔬菜智慧工厂,占地5000平方米的现代化连栋温室。南川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与此同时,分布在棚内高处的10组大功率循环风扇同步运转,在离地约3米的高度形成稳定的环流风带。实测数据显示,这套组合措施能有效降低棚内峰值温度3-5℃,并显著改善空气流通,避免了传统大棚在高温下的闷热感和窒息感。

工厂负责人胡果解释:“传感器实时监控环境参数,设备自动响应,确保作物生长环境稳定可控。”

除了头顶的“防晒衣”,每株作物根系附近还“享用”着定制的“营养餐”。细密的黑色滴灌管网如同毛细血管般深入土壤,连接着中央智能水肥控制站。这套水肥一体化系统依据土壤湿度传感器、作物生长监测数据及预设营养模型,精确计算每片区域的灌溉需求。

胡果介绍:“传感器实时反馈土壤墒情和养分状况,系统据此自动调配水分和包含氮、磷、钾及多种微量元素的营养液浓度,然后通过滴头精准输送到每一株作物的根部区域,实现‘少量多次’的精准供给,避免浪费。”

精准供给更带来产能飞跃:与传统依赖人工经验、大水大肥的种植模式相比,这套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可实现节水30%-40%,节肥35%左右。更关键的是,由于养分供应更精准及时,契合作物生长需求,其产能得到显著提升。“以目前种植的水果黄瓜为例,在同等面积下,智慧工厂的产量能达到传统种植方法的2倍左右。”胡果用数据展示了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显著成效。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