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县智能设备齐上阵 科技助农保丰收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本文转自:兰州晚报

魏凯婷正在直播

秋日的皋兰县,田野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金黄的麦浪、香甜的瓜果,绘就一幅生机勃勃的丰收盛景。这背后,是科技的力量悄然推动着农业的转型升级,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 智能温室 全天候呵护蔬菜成长

走进皋兰迈绿达智慧农业产业示范园,就仿佛踏入一个充满科技感的“农业王国”。温室全部采用PC阳光板和玻璃材质,采光极佳,为蔬菜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光照。物联网传感器、大数据分析平台等一应俱全,它们就像蔬菜的“私人管家”,实时监测着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酸碱度等环境参数,并根据这些数据自动调节通风、遮阳、灌溉、施肥等设备,为蔬菜创造出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智能温室里,拇指黄瓜、紫色白菜、凤梨萝卜等特色品种蔬菜,正享受着科技带来的“贴心呵护”。

“以前种地全靠经验,现在有了这些高科技设备,种地变得轻松又高效。”园区负责人魏公军轻点手机屏幕,远处大棚里的灌溉设备便迅速地启动。“就拿这智能水肥一体机来说,它有20个端口,一次性就能完成300亩地的浇灌,现在才用了6个端口,一个人就能轻松搞定以前四五个人才能完成的滴水、浇灌、施肥等农活。”他笑着补充,“智能系统的精准灌溉,让每一滴水、每一粒肥都用在刀刃上。”

夜幕降临,兰州迈绿达农产品有限公司电商运营经理魏凯婷准时开启直播。镜头里,她身后摆放着温室里培育出的各种特色蔬菜,通过小小的手机屏幕,这些新鲜的农产品被推向全国各地。科技为农产品品质打下基础,直播则为农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在智能温室与电商直播的双重加持下,皋兰县的蔬菜产业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2 无人机护航 秋粮安全有保障

“嗡嗡嗡……”在黑石镇广袤农田上空,几架无人机正来回穿梭打药,为秋粮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病虫害的防治对秋粮生长至关重要。以往只能依靠人工背着沉重的喷雾器在田间劳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对于大面积农田来说,很难做到全面、及时的防护。

“现在有了无人机,省时省力,效果还好。”正在田间查看无人机作业的李秀军笑着说。今年他种植了上百亩玉米。看着无人机在田地上空高效地工作,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刚开始还不信这‘铁疙瘩’能比人喷得匀,试过才知道,不仅省工省力,病虫害也少了。”种植户王桂芳脸上满是赞叹,“今年光打药这块就省了不少钱,科技助农真是做到了咱心坎里。”

据了解,皋兰县针对秋粮病虫害易发情况,积极推广实施无人机“一喷多促”作业。通过无人机将农药、肥料等精准地喷洒到农作物上,不仅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还能起到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的作用,最大限度保障秋粮生产安全。

3 科技特派员 助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走进石洞镇阳洼窑村,连片的菜田郁郁葱葱。田埂上,一场科技助农培训正热闹开展——科技特派员齐保亮正蹲在菜畦边,手里捏着一片带虫眼的菜叶,对着围拢的农户们细细讲解。“大家看这叶片背面,这些小斑点就是蚜虫卵,要是等它们孵化,整棚菜都可能遭殃。”齐保亮举起叶片对着阳光,“咱们用生物防治法,每亩地挂两盒丽蚜小蜂卡,这些‘天敌’就能把蚜虫吃得干干净净,既环保又省成本。”一旁的农户们听得特别认真。“这样的培训太实用了!有了科技特派员的指导,心里踏实多了。”种植户边玉香感慨地说,“通过培训,我学到了很多新技术,今年肯定能有个好收成。”

近年来,皋兰县紧扣禾尚头小麦、白兰瓜、软儿梨等“五大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立足全县农业企业、合作社技术需求,持续推广“科技特派团”。按照一名省市专家帮带4名科技特派员的“1+4”模式,选派科技特派员25名,组织各科技特派团深入田间地头、养殖一线“按需开方”,助力产业振兴。

从智能温室创新蔬菜种植模式,到无人机巡航守护秋粮安全,再到科技助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在皋兰的辽阔的田野上,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为农业注入新的活力,传统农业正焕发出全新的生机,农民们的生活也如秋日硕果,饱满、香甜,充满希望。

本报记者 张鹏伟 通讯员 张凯伦 文/图

        下一篇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