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的喜悦 别样的农业

本文转自:黔南日报

收获的喜悦 别样的农业

——我州各地举办丰收节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12万亩水稻喜获丰收。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开镰收割,一派繁忙景象。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记者 刘茹男

  金秋沃野,稻熟鱼肥、瓜果飘香,到处是丰收的盛景;岁稔年丰,欢声笑语、载歌载舞,到处是庆丰收的人群。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我州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丰收民歌”相继唱响。

  在罗甸县龙坪镇坪寨村,金黄的稻田一望无际,水稻收割比赛如火如荼地进行,参赛选手在田间挥洒汗水,比拼水稻收割、脱粒、出谷等技巧。另一边,大型农业机械“大展拳脚”开展收割作业,展现了现代农业机械化的效率。

  在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刺梨迎来收获季。一场别开生面的刺梨“选美”活动热闹举行,展现了龙里刺梨“个头饱满、色泽鲜亮、品质上乘”的特点,承载着丰收的希望。

  除此以外,稻田抓鱼、农田走秀、特色“晒秋”等以农耕劳动为内容的趣味活动在全州各地轮番上演,既是对丰收的礼赞,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动注脚,体现了群众对“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坚守与传承。

  近年来,我州始终坚持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大抓农业,以山地特色、高效生态为方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聚焦粮油和六大主导产业,以实施延链强农、主体强农、品牌强农“三大工程”为抓手,在粮油“五化集成”、生猪全产业链发展、蔬菜“抢早抓延”、茶叶品牌影响、水果精品特色、中药材单品培育、刺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三农”工作。

  粮满仓 好丰光 饭碗更稳牢

  为保证粮食增产、农户增收,我州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扎实推进粮油生产“稳面提产”,持续强化科技支撑,推动全州高标准农田建、用、管工作,推进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把饭碗端得更牢。

  2024年,全州粮食播种面积401万亩,产量129万吨,油料播种面积140万亩,产量16万吨;粮油产业总产值达59.77亿元,居全省第四。全州发展特色马铃薯种植面积达67万亩、鲜食玉米8万亩;油菜制种基地2万亩,玉米制种基地5000亩。全州培育规模粮油加工产业链经营企业47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有10家,粮食年加工能力达100万吨以上、菜籽油年加工能力达3万吨以上,粮油加工能力居全省第一方阵。全州现有粮油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2个,“凯溢香”“十里香”“茫耶谷”“雅晶”等有机认证24个,绿色农产品认定6个。

  “猪”事兴旺 产业升级

  黔南的生猪养殖史,是一部与群众增收紧密相连的奋斗史。近年来,我州盯紧“肉案子”这个民生工程,转变传统“散、小、弱”的生猪养殖模式,探索生猪全产业链发展新路径,推动生猪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全州共有17家种猪场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资质,占全省88个的19.3%。我州8个曾祖代及祖代场均为2020年后建设,建设标准高,仪器设备先进,背靠海大、力源、首农、巨星等国内龙头企业,有较强的育种研发能力。2024年,全州生猪出栏207.4万头,产量19.3万吨,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4家。

  “蔬”写精“菜”画卷

  以市场为导向,我州突出抢早抓延,强化夏秋外销优势,提高冬春保供能力,做强做优蔬菜产业。结合各县市气候、区位、种植优势等,形成以罗甸、三都、平塘、荔波等为代表的低海拔高热区早春蔬菜及秋延晚蔬菜种植区,以都匀、龙里、惠水、长顺、贵定等为代表的城市保供蔬菜区,以福泉、瓮安、独山等为代表的中高海拔冷凉外销蔬菜种植区的“三区”产业发展格局。

  2024年,全州蔬菜面积291万亩,产量552.4万吨,形成辣椒、茄子、佛手瓜、菜豆、黄瓜等5个优势主导单品,优势单品常年种植面积120万亩(次)以上,茄子、黄瓜、佛手瓜等种植面积均居全省第一。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4家。龙里豌豆尖、平塘皱椒、福泉大福姜等多个产品获地理标志产品认定、绿色食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注册有“黔甸”“秀峰”“湾滩河”“水家山菜”等4个蔬菜品牌。

  从茶“叶”到茶“业”

  好山好水出好茶,在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寡日照、无污染的环境中,生长出色绿翠、香清高、味鲜浓的都匀毛尖。强化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优选优育,推进数字茶园基地、绿色高效茶园基地建设,深化质量监管体系,建立都匀毛尖核心区产品溯源体系……我州多举措推动茶产业提档升级,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2024年,全州茶叶面积137万亩,产量6.4万吨。省级以上龙头企业40家,其中国家级企业1家。全州现有“都匀毛尖”“贵定云雾贡茶”“瓮安白茶”“瓮安黄金芽”“独山高寨茶”等5个茶叶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其中都匀毛尖是全州乃至全省最具优势的品牌;全州现有茶叶类经营主体869家、1761件茶叶类注册商标。

  “甜蜜”事业比蜜甜

  一串串晶莹剔透的三都水晶葡萄、一颗颗红艳饱满的罗甸火龙果、一树树金黄诱人的贵定黄桃……夏末秋初,馥郁的果香弥漫全州,累累硕果见证着黔南依托良好生态资源和气候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精品水果产业的成效。特色水果销往全国,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4年,全州水果种植面积130万亩,产量133万吨。省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现有罗甸火龙果、罗甸脐橙、罗甸蜂糖李、福泉福梨、荔波红心蜜柚、三都水晶葡萄、长顺高钙苹果、惠水金钱桔等区域特色水果品牌,其中罗甸脐橙、罗甸火龙果、平塘百香果、惠水金钱橘、福泉金谷福梨等获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产地认定。

  种药材 发“药”财

  生态黔南无闲草,天然宝库蕴灵药。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土层深厚温润的黔南,孕育了食药两用的天然品质优越中药材,多年来,我州不断强化“组织领导、资金投入、技术服务”保障,推动全州中药材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效益化发展,助推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发展。

  2024年,全州中药材面积33.6万亩,产量31.4万吨,发展形成板蓝根、太子参、铁皮石斛、艾纳香、天麻等重点单品,1000亩以上规模化标准化基地6个,种子(种苗)良种繁育基地1个,南板蓝根规模种植全省第1。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1家。

  野果逆袭“C味”出道

  多年来,我州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理念,抢抓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机遇,大力发展刺梨产业,石山荒山变成了绿水青山,一条“种、产、销、旅”的产业链日趋完善。刺梨原汁、刺梨果脯、刺梨面膜、刺梨酒……小小的刺梨衍生出了丰富的产品形态,受到省内外市场青睐。这颗“野果果”承载起村民们的致富梦,在乡村产业振兴的舞台上成功“C味”出道。

  2024年,全州刺梨面积51万亩,产量18.7万吨。省级以上龙头企业9家,现有“龙里刺梨”“贵定刺梨”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拥有“刺柠吉”“山王果”“恒力源”等较强企业品牌。


(乡村责编:拓荒牛 )
2025年10月02日 10:51[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