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高区:科技赋能守护蔚蓝,4000余万尾苗种入海焕发生机

拓荒号:拓荒牛 (企业头条)

近日,随着最后一尾鱼苗跃入碧波,威海高区2025年度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在双岛湾、小石岛、北海三大海域圆满完成,累计投放3500万尾日本对虾、500万尾蟹苗以及30万尾黑鲷、许氏平鲉等鱼苗成功入海,总放流量突破4000万尾,以实际行动践行“以渔养水、以渔护水”的生态理念。

科技赋能,精准放流实现“数智化”升级

此次放流活动亮点纷呈,科技赋能成为生态保护的重要助力。高区首次引入增殖放流鱼苗计数器,工作人员通过预设鱼苗品种与尺寸参数,实现苗种数量的精准统计,校准精度超98%,彻底告别传统人工计数的误差难题,为放流数据的科学性提供坚实支撑。

为确保入海苗种“健康达标”,高区构建起覆盖“源头—运输—投放”全链条的质量监管体系。所有苗种企业须提前委托专业机构完成疫病检测与药物残留筛查,并提交权威检测报告;放流现场,专家组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对苗种体色、活力、规格等指标进行实地查验,确保每一尾入海苗种健康达标。

整个放流过程实行“全程留痕、阳光操作”,由威海高区农业发展局联合市海洋发展局全程监督,对计数、装车、运输、投放等环节实施现场跟踪与全过程录像,确保程序规范、公开透明,真正让生态修复工程经得起检验。经检测,本年度四批次放流苗种均符合国家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为近海生态系统恢复提供了优质种源保障。

司法协同,500万尾蟹苗书写生态修复新篇章

此次放流工作中,“司法判决+生态修复”联动机制正式运行。

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区农业发展局在威海汇悦海洋牧场共同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增殖放流活动——500余万尾优质蟹苗被有序投放至指定海域,随波游向深蓝,为水域生态注入新生机。

这批蟹苗的投放,源于威海高区法院审理的多起非法捕捞刑事案件。为破解“判了罚了、生态难复”的困境,威海高区积极探索多元化生态补偿路径,推动建立“以增殖放流替代经济赔偿”的替代性生态修复机制,将违法行为人缴纳的生态环境修复资金专项用于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实现“谁破坏、谁修复”的责任闭环。不仅有效弥补了非法捕捞造成的生态损失,更增强了公众的环保意识、法治意识和责任担当,为受损海洋生态修复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高区范式”。

作为持续推进的年度生态工程,增殖放流已不仅是简单的资源补充手段,更是落实《国家水生生物养护行动纲要》、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多年来,威海高区始终坚持“科学用海、产业强海、科技兴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大海域生态修复力度,推动渔业资源逐步恢复,水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威海高区将继续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深化科技支撑与制度创新,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推动增殖放流工作向标准化、智能化、法治化迈进,奋力打造人海和谐共生的“美丽海湾”,让这片蔚蓝海域的生态底色更加鲜亮、发展成色更加厚重。

(通讯员 袁华憬)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