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过后,会泽县火红乡的高海拔山区深处仍是满目葱茏、层林叠翠。位于火红乡许家院的松针腐殖土加工场内,机器轻响,工人正将一袋袋发酵完成的腐殖土装车,准备发往省外。“这些都是大山里的松针‘变’来的,现在成了种植户抢手的宝贝。”加工场负责人冯孝平笑着说。
滇东一亩田松针腐殖土加工场坐落于火红乡许家院村委会金家营小组,周边松林环绕,生态优良。看准家乡丰富的松针资源,冯孝平走上了将林下“废弃”资源转化为富民产业的道路。
“松针腐殖土是天然的好肥料,我们采用人工捡拾、机械粉碎、高温发酵的工艺,最大限度保留养分。”冯孝平介绍,产品因疏松透气、富含微量元素,深受湖北、四川、贵州及省内种植基地的欢迎,用于党参、蓝莓、三七、天麻等经济作物的种植。
如今,加工场不仅销售发酵腐殖土,还向文山三七基地、澄江蓝莓基地、昭通天麻基地直供干松针,年销售腐殖土与松针约3万方,年营收超过400万元。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就业,长期用工15人,季节性用工30余人,人均月收入达3000元以上。
“适量采集林下残枝落叶及腐殖土,既能降低森林火险,又能实现变废为宝。”冯孝平介绍,目前腐殖土已打通线上线下双渠道,不仅传统销售稳定,也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如今,松针腐殖土已成为火红乡林业生态产品矩阵中的亮点之一。
山还是那山,林还是那林,但火红乡的“生金”方式却越发丰富。从卖松针,到卖林下经济产品,到更大范围的林业生态产品,林业生态价值实现路径不断拓宽。依托山林好生态,松针、腐殖土、林下茯苓等生态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在守牢生态红线的同时,火红乡最大限度激活沉睡资源,让生态美和百姓富的路子越走远宽。
通讯员:彭新月
【来源:曲靖珠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