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孟连:“334机制”赋能乡村振兴,一颗牛油果的共富之旅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当传统深加工的牛油果油、面膜遇上中秋限定的牛油果月饼与鲜花饼,这份来自北纬22°的醇香惊艳出圈;依托电商翅膀,孟连牛油果实现“72小时直达”北上广,将雨林馈赠的鲜甜送往千家万户。在普洱市孟连县,一颗颗浑圆饱满的牛油果,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鲜活故事。

  “334”利益联结:村民变股民,三份收入稳当当

  “自从有了‘334机制’,每年能拿三份收入,去年我家盖了新厨房、买了小轿车!”娜允镇南雅村村民扎朵说起“334机制”,眼里满是笑意。

  这让村民心踏实的“334机制”,藏着精准的利益分配智慧:农户以土地入股占30%,不用再愁“种了卖不掉”;企业提供种苗、技术占30%,解决“不会种、种不好”的难题;国有平台与村集体统筹资源占40%,打通“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堵点。正是这样的联结,让南雅村的村民从“单打独斗的种地人”,变成了“抱团发展的产业股民”。

  如今的南雅村牛油果基地,4168亩果树沿山坡铺展开,青绿色的果子挂满枝头。“部分片区亩产已经达到800公斤,随着挂果率提升,明年每亩分红预计有所增加,群众收入真正实现了稳得住、能增长。”村党总支书记扎思蹲在果园里,指尖碰了碰饱满的果子。“这三份收入,稳稳托住了群众的幸福底线。”

  三级责任链:精细管护,产业不“掉链”

  清晨6点,南雅村牛油果基地的露水还没干,站长岩平就挎着工具袋钻进了果园忙碌:“每枝留壮果,才能种出精品果。”

  为了让牛油果产业“走得稳”,娜允镇搭起了“分管领导+村专班+基地经理”的三级责任体系,像拧绳子一样把责任压实到每一个环节。技术专班负责人毕永生说:“我们的服务是‘保姆式’的——从种之前的土壤检测,到生长中的防虫治病,再到采摘前的品质把控,全程跟着。村民只要一个电话,技术员半小时内准到地头,绝不让‘技术卡壳’耽误收成。”

  “以前就怕果子出问题没人管,现在有专班在,种果树比种玉米还安心!”正是这份“兜底”的责任,有效避免了“种不好、卖不出”的风险。

  田间课堂:技术赋能,增收有“奔头”

  “以前凭经验种,果子大小不一;现在有技术,收入翻了番。”岩信翻开他的“田间笔记”,上面密密麻麻记着疏花、修枝、防虫的要点。

  为了让村民真正“懂技术、会管理”,娜允镇把“课堂”搬到了果园里,20余场种植培训覆盖500余人次,从修剪技巧到科学施肥,让农户变身“土专家”。

  副镇长岩罕相坦言:“技术赋能不仅提高了牛油果产量与品质,更让脱贫户掌握了‘长久增收的本领’,实现从‘靠帮扶’到‘靠自己’的转变。”如今,标准化种植让牛油果品质显著提升,成为打开大市场的“金钥匙”。

  2025年中国果业品牌大会上,“孟连牛油果”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跃升至17.47亿元。数字背后,是“果皮木质化耐运输、苷物质含量高”的品质认可,更是“334机制”破解产业发展难题的生动答卷。

  如今的娜允镇,山坡上的牛油果林郁郁葱葱,村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从深山果园到都市餐桌,从单一种植到农文旅融合,这颗“金果果”正带着边疆群众的期待,结出更甜、更饱满的好日子,让山乡大地,处处都是增收致富的红火景象。

  云南网通讯员熊庆妮朱怡颖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