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讯(通讯员李贤、夏颖)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共性技术创新及应用现场观摩会在枝江市举行。
与会代表80余人前往问安镇中化农业MAP农场实地观摩。农场采用“水、碳、氮”协同调控核心技术,构建了近自然、低成本的农业面源污染低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农艺师张晨介绍,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农场实现减肥20%、减药30%,种植成本降低约20%,产量提升8%。参会专家认为,“枝江样板”为长江中下游乃至全国同类农业产区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问安镇的成功案例,打通了一条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的道路,通过“水、碳、氮”协同调控和近自然、低碳技术体系,农业可以摆脱“投入—污染—再治理”的模式,转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循环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研究员夏颖说:“这个技术体系主要有两个大的环节,在田内环节,主要采用的是氮磷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以及农药残留降解的技术;在田面环节,通过‘水、碳、氮’的协同调控,氮磷能够减排30%到40%,农药残留降解能够减少20%到30%。”
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研究员张富林重点介绍了水稻育秧调氮减排技术,通过培育大苗和肥料深施、精量施用,有效控制氮素流失。
据悉,项目通过水分、秸秆、肥料三项管理措施协同发力,优化农田生态系统,打通“水、碳、氮”循环“堵点”,在保障作物产量的同时,实现减污降碳目标,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