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融媒体西宁8月15日讯(通讯员 俞惠珍)初秋的风拂过田垄,西宁市湟中区田家寨镇润农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荷兰豆田里,翠绿的豆藤顺着杆子奋力攀爬,饱满的豆荚垂挂其间,工人们穿梭在藤蔓间,指尖翻飞间,新鲜的豆荚便装满了竹篮。
8月14日,走进田家寨镇下营二村的种植基地,除了连片的翠绿,几排紫莹莹的豆荚格外吸睛。合作社负责人蔡成盛笑着介绍:“这是‘紫玉’,不光好看,营养价值比普通荷兰豆还高,既能观赏又能食用,很受市场欢迎。”
作为高海拔地区的“适配作物”,荷兰豆耐旱喜凉的特性在这里得到了完美发挥。“今年试种了6.67公顷,从8月3日开始采摘,你看这品相多好。”蔡成盛指着挂满藤蔓的豆荚,满眼期待,“现在都是订单销售,产品直接发往湖北、上海,最近市场价挺乐观,合作社能有不少利润。明年肯定要扩大种植规模,争取在田家寨镇推广开。”
对当地村民来说,这片荷兰豆地更是“家门口的聚宝盆”。“我常年在这儿务工,这两天摘荷兰豆,工资不错,每天都来。”下营二村村民史成秀一边麻利地采摘,一边笑着说,“在家门口干活方便,还能照顾老人,我很满足。”
为啥荷兰豆这么“受欢迎”?原来它是典型的“短、平、快”产业,从种植到收获只要两个多月,不仅耐储运,合作社还巧妙利用时间差种植,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改善了土壤质量,又给周边群众带来了实打实的收入。
眼下,合作社的6.67公顷荷兰豆正处在采摘高峰期,亩产约3000公斤,按市场价每斤5元计算,亩产值能达到7500元,采摘可一直持续到8月底。每天这里都有20多位村民务工,每人每天收入超100元,实现赚钱顾家两不误。
小小的荷兰豆,是湟中区立足冷凉气候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的生动缩影。如今,全区露地蔬菜种植面积达5086.67公顷,蔬菜种类达35种,预计总产量达17.33万吨。其中,荷兰豆种植面积44.47公顷,预计产量667吨。越来越多像荷兰豆这样的“金豆豆”,正让乡村振兴的图景越来越鲜活,也让乡亲们的“钱袋子”越鼓越实。
编辑:殷海燕;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