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阳光洒在延庆区井庄镇箭杆岭村的田野上,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采收车在田间慢悠悠开过,翻起的泥土里,红彤彤、紫莹莹的蜜薯像宝贝一样冒出来。村民们跟在后头,笑声不断,手脚麻利地把这些“宝贝”捡起来,装进纸箱,准备送往各地。
霍淑金大姐一边忙着称重装箱,一边跟旁人唠嗑,脸上笑得像朵花。她说:“咱这蜜薯,纯天然,甜得让人吃了还想吃,订单多得接不过来!”她刚接到一笔新订单,手里的活儿干得更起劲了。村里人现在提起自家的蜜薯,个个都挺直了腰杆,骄傲得不行。
这热闹的丰收场景,离不开村里2023年成立的农业种植合作社。以前,村民们各干各的,种点玉米,收入不高,还费劲。合作社一成立,把大伙儿的零散地块集中起来,统一管理,省心又高效。村里还请来农业专家,专门改良土壤,种上了西瓜红蜜薯、紫土豆这些值钱货。
合作社的路子走得特别实在。村民把地租给合作社,每年稳拿租金。农忙时到合作社打工,一天能挣100多块,年底还有分红。霍淑金算了算,自从种了蜜薯,她家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光去年,村里人均收入就多了2万多块,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
合作社不光会种地,还特别讲究品质。他们坚持不用化肥农药,种出来的蜜薯纯天然,口感又香又甜。去年,村里的蜜薯还拿到了有机转换认证,这可是个硬核的“绿色通行证”。有了这认证,商超都抢着要,价格也卖得更高,村民们乐得合不拢嘴。
今年,合作社的动作更大了。他们给蜜薯注册了“箭杆岭”商标,相当于给自家的宝贝起了个响亮的名字。有了这“身份证”,箭杆岭的蜜薯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村里还扩大了种植规模,继续改良土壤,确保每一块地都能种出好薯。
除了种地,村里还动起了新脑筋。他们开始搞“农文旅融合”,把村里的历史文化挖出来,吸引城里人来玩。游客来了,可以自己下地挖蜜薯,体验农活的乐趣,顺便买点新鲜货带回家。村里的农家乐也火了,游客吃着农家饭,买着有机薯,玩得不亦乐乎。
现在,箭杆岭的蜜薯已经不只是种在田里,而是真真切切走进了市场。商超订单一波接一波,游客也越来越多。村里的农产品展销点天天热闹得像赶集,村民们忙着接待,个个干劲十足。据统计,今年薯类基地的收入已经达到54万元,而且还在涨。
村里的变化,让每个人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以前,箭杆岭就是个普通小村,村民守着地过日子,收入平平。现在,靠着蜜薯和合作社,村子成了“百千工程提升村”,名气越来越大。村民们说,这日子就像蜜薯一样,越过越甜。
合作社的带头人老王站在田边,看着满地的蜜薯,感慨地说:“咱们村现在是真有了盼头。种地也能种出大名堂!”他还透露,接下来村里打算再推几款新产品,比如甜糯玉米和特色紫薯,让箭杆岭的招牌更响亮。
这股“甜蜜效应”还在持续发酵。游客来了,村里的年轻人也开始回流,有的甚至辞了城里的工作,回来帮着干合作社的活儿。村里的路修好了,房子也翻新了,日子红火得让外村人都羡慕。
站在田间,看着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你会觉得,这片土地不仅种出了蜜薯,还种出了希望。未来,箭杆岭还能走多远?或许,这片甜蜜的土地会给更多人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