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从一人一天10-12亩提升至一机一天400-500亩
当阳飞防作业刷新农业效率
三峡日报讯(记者尤蔓、通讯员陈守旭)今年9月是我国首个全国科普月,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的热潮席卷各地。在当阳市河溶镇的田野间,农业无人机穿梭起降,成为助力农业生产的“空中利器”,也吸引着一批年轻人返乡变身“科技新农人”。
在当阳市杨家河家庭农场,90后新农人张梦君正熟练地冲兑药剂并装入机箱,随后掏出手机,在APP上精准设置飞行路线与播撒点位。伴随着嗡鸣声,无人机按照预设路线起飞,开始进行农田飞防作业。与之前人工播撒相比,效率从一人一天10-12亩提升至一机一天400-500亩。
“我之前是做物流工作的,现在家这边飞无人机,时间上更自由,也可以更好地照顾家里。”河溶镇官垱村村民张梦君说道。
据了解,该农场已配备3台农业无人机,对应3名90后飞手,形成“一人一机”的高效作业模式。高效的背后是飞手们拧成一股绳的协作,他们把日常作业里的每一个小问题都当成共同钻研的课题,从应对大风天气的飞行高度调整,到不同作物的药剂配比,再到无人机电池的续航优化,每一个细节都在交流中打磨得愈发精准。
如今,无人机已深度融入农业生产关键环节,成了实打实的全流程 “多面手”:“管” 的阶段,它是田间的 “植保卫士”,按预设航线精准飞防打药,既避免人工漏喷重喷,又节约药剂与农田用水。到了 “收” 的环节,它又变身为 “空中扁担”,能灵活转运果实、衔接仓储。从田间管护到丰收转运,每个有它参与的环节都更高效,为智慧农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