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电力服务 助力农户秋收

本文转自:忻州日报

国网忻州供电公司:

强化电力服务 助力农户秋收

本报讯 (记者乔龙飞)金秋时节的忻府区奇村镇,农机轰鸣与农户笑语交织成丰收序曲。纵横交错的银线与运转有序的电灌设备,为传统农业注入现代活力,绘就一幅“薯”香满园的振兴图景。

智能育苗,电力筑基。育苗是红薯种植的第一关。过去,农户依赖土窑育苗,受温度、光照影响,成活率不稳定。如今,供电公司支持的智能化育苗大棚得到普及,电动卷帘机、水肥一体化设备全程驱动,实现温度自动控制与补光精准调节。“自动控温让苗床恒温,阴雨天补光灯保障出苗齐壮,电力员工定期检修设备,用电一直很稳。”忻薯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邓世伟说。电力的保障,为苗齐、苗壮奠定了坚实基础,助力作物实现高产优质。

高效灌溉,电网升级。奇村镇沙土保水性差,灌溉曾是老大难:以往靠天吃饭或小型水泵抽水,成本高、效率低。随着电网升级改造,机井变台布点加密,喷灌、滴灌设施覆盖全域,电力驱动的灌溉系统实现“合闸即通水”。如今,水流精准直达每株红薯根部,节水节电又均衡。在灌溉高峰期,供电公司组建保电服务队,开展田间巡线、设备检修“一条龙”服务,农户称赞:“电一来,水就到,红薯当然能长好。”

全链护航,保障丰收。为确保秋收用电无忧,供电公司提前布署:共产党员服务队与青年突击队对接乡镇、合作社,摸排用电需求;对农业排灌线路、台区开展特巡特维,及时消除隐患;开辟“绿色通道”,快速响应诉求;发放安全用电资料,现场指导设备操作。从育苗到秋收全程电力保障已成为农户不可或缺的依靠。

银线穿梭田野,电流涌动沃野。电力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奇村红薯产业实现“从土窑育苗”到“智能灌溉”的跨越,并以“稳电、优服、高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成为忻州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生动实践。


(乡村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9月25日 13:07[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