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沧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尹君伊)记者昨天从市发改委获悉,“十四五”期间,我市粮食安全根基全方位夯实,守牢了1169.89万亩耕地和956.3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夏粮连续多年实现单产、面积、总产三增长,预计2025年粮食总产达到481.65万吨,比“十三五”末增加23.76万吨,增长5.2%。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我市盐碱地特色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搭建了4个国家级平台,“沧州旱碱麦”区域公用品牌获批,成为全国闻名的旱碱麦产业集聚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快速推进,累计培育5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3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实现鲜梨出口、烤鸭坯产能等多个全国第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新提升,“青县司马庄”“肃宁绿苑”“献县清新”“吴桥春又来”四家合作社成功创建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标准化基地。
“十四五”期间,农业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五年实现负增长,农作物秸秆基本实现全面综合利用,畜禽粪污、废弃农膜综合利用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识别纳入防止返贫监测对象5867户14335人,实施了860个“四个一批”帮扶产业项目,累计投入产业衔接资金38.258亿元,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连续四年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和美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任务,建成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7个、省级和美乡村1116个、省级和美乡村重点村13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