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正是娃娃菜生长的黄金时节。老话说得好:“种菜无巧,功夫到家自然好。”这娃娃菜种得好不好,关键就看两件事——蹲苗期能不能管住手不浇水,包心期能不能舍得下肥料。
金秋九月,娃娃菜迎来了最佳种植期。这几天走在乡下,到处可见忙碌的身影。不得不说,种娃娃菜真是个技术活,尤其是蹲苗期和包心期的管理,直接关系到最后的收成。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怎么让娃娃菜高产又优质!
蹲苗期管理,一水不浇是关键
俗话说:“根深才能叶茂”。娃娃菜蹲苗期就是培育强大根系的关键阶段。很多新手种植户总是忍不住浇水,这其实是害了娃娃菜。
为什么蹲苗期要控水呢?因为当土壤表面干燥时,作物为了“自救”,根系会拼命往深处和四周伸展去寻找水分。这样自然就会形成一个庞大的根系,为后期叶片生长和结球打下坚实基础。
蹲苗一般在定苗后开始,大概需要5-7天时间。这期间除非娃娃菜叶子在中午都打蔫了,否则千万不要浇水。坚持住,你的娃娃菜根系会比别人的发达得多!
包心期施肥,三肥缺一不可
娃娃菜开始包心后,对营养的需求量大增。这时候及时追肥,就是高产的关键。
第一次肥是在包心前期,这时候要追施速效氮肥,促进叶片生长。尿素是个不错的选择,每亩用量5-8公斤就够了。
第二次肥在包心中期,要追施磷钾肥。这时可以用高钾复合肥,每亩10-15公斤,帮助娃娃菜结球紧实。
第三次肥在结球中期,再追施一次尿素,每亩120-150公斤。这次施肥有充实叶球内部、“灌水”的作用,所以也被称为“灌心肥”。
除了这三次根部追肥,还可以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根外追肥,喷施叶面宝、丰收素或磷酸二氢钾等。
水分管理,讲究适时适量
娃娃菜整个生长期的浇水都很有讲究。浇水应在早晚冷凉时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土壤温度骤变伤害根系。
追肥后要及时浇水,促进肥料吸收。但莲坐期要注意肥水不宜过多,否则植株容易徒长,结球期也会延迟。
到了采收前7-10天,一定要停止浇水。这样能避免娃娃菜水分过多,不耐储存,同时也减少病害发生。
病虫害防治,以防为主
娃娃菜生长期间难免会遇到一些病虫害威胁,如霜霉病、软腐病、菜青虫、小菜蛾等。
防治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注意轮作,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如霜霉病可以用72%克露600-700倍液防治,软腐病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倍液防治。
记住,病虫害防治关键在一个“早”字,早发现、早治疗,损失才能降到最低。
采收的时候到了!定植后50-55天,当全株高30-35厘米,松紧度在7-8成时,就可以采收了。这时候的娃娃菜,叶球紧实,单球重量能达到170-200克,品质最好。
看着一棵棵饱满的娃娃菜装箱上市,那份喜悦只有种地的人才能体会。记住——“蹲苗期一水不浇,包心期三肥不缺”,这就是娃娃菜高产的秘诀!
秋分不等人,好农时稍纵即逝。把握时机,科学管理,相信你一定能种出丰收的好娃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