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保障能力护住一方田地

本文转自:中国气象报

“气象赋能农业丰收”系列报道③

提升保障能力护住一方田地

文科

本报记者 文科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9月23日,我国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于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拉开帷幕。走进丰收节智慧气象展区,一项项科技成果扑面而来:“天—空—地”综合气象立体监测体系,实现对农业灾害风险的智能感知;精准农业气象预报体系,结合作物生长模型,开展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的精细化预报预警;全链条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减量服务体系,推动农业生产由“靠天吃饭”向“知天而作”转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农业丰歉,系于天时。近年来,面对农业生产各环节日益增长的精细化气象服务需求,各级气象部门与农业农村部门紧密携手,共享信息,拓展服务场景,成效凸显。为稳产丰收强韧性

站在自家绿油油的玉米田边,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张庄镇种植大户邱守先拨开玉米叶片,满是喜悦与笃定,“从播种到现在的灌浆后期,每一步田管都教得明明白白,今年秋粮丰收有盼头。”

秋收时节,周口市气象局密切关注农业气象条件,强化监测预报预警,与农业农村部门加强联动,组织技术人员多次深入各乡镇开展大田调查,分析研判影响冬小麦生长的风险趋势,制作服务产品,并通过商水县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县高标准农田监测预警服务系统等多平台多渠道发布,靶向对接小麦种植大户,贴心送上田管指导。

从播种育秧到颗粒归仓,精细化气象服务保障贯穿农业生产全流程。共享气象农情信息、联合开展农情监测、发布预报预警,都是气象与农业农村部门合作的切入口。

“现在谷子正处于乳熟期,未来3天天气晴好但昼夜温差大,得注意适时通风防早衰。”9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气象分局与区农牧业局技术人员,走进小五家乡谷子种植基地,一边用墒情仪测量土壤含水量,一边向种植户张建军叮嘱管护要点。

眼下,元宝山区12万亩秋粮(谷子、玉米为主)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两部门组建起3支联合服务队,每周开展两次田间巡查,通过“墒情监测+作物长势评估+短期天气预报”联动分析,形成定制化服务方案。针对近期可能出现的轻霜冻风险,气象分局提前48小时发布预警,农牧业局同步推送“秸秆覆盖保温”等防御技术,累计服务种植户600余户、农机合作社7家。

今年3月,《新闻联播天气预报》栏目首次播报了3月下旬全国主要农区土壤墒情预报,针对不同区域的墒情提出农事操作建议。该工作正是由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和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共同指导,为全国农民因墒开展农事活动提供的一项重要服务。

放眼全国,这样的联合服务已成常态。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气象局与区农业农村局专家深入夏玉米水肥一体化示范田,开展长势调研与预测产工作;四川省德昌县气象助农服务团队与四川省农科院、凉山州县农业农村部门开展联合调研……为帮农助农添活力

9月11日上午,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唐山镇演马村,一望无际的玉米田上空,一架搭载着多光谱设备的无人机,正在对秋玉米的生长状况进行全方位监测。“通过图像分析,结合现在的气候预测和气象数据,我们可以为农户提供精准的田间管理意见。”淄博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环海军说。

今年夏季,持续高温,给秋玉米生长带来严峻挑战。对此,山东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联合农业农村部门,首次利用气象遥感监测技术,对玉米等粮食作物进行创新性防灾减灾增产试验,为秋粮稳产丰收提供技术保障。该项目选择了3个试验地块,演马村的玉米田就是其中之一。

秋收时节,各级气象部门联合农业农村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手段保障农机跨区作业。

9月初,吉林省集安市气象局与农业农村局联合启动直通式秋收服务。根据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秋粮成熟度、地块分布等农情信息,推出农机作业适宜度预报,针对天气对秋收的影响、合适机械下地时间、48小时内有降水风险需抢收等多方面提出分析和建议,同时进行分级预警,通过双方共建的微信群、公众号,直达所有合作社和农机手。

“啥时候农机能下地,啥时候晾秋粮,我心里门儿清!”虽然距离大面积收割仅有20天时间,但吉林省集安市凉水乡的种粮大户杨国民心里却格外有底。

在云南省镇雄县,气象工作人员与农业农村局人员组成调研小组,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在提供未来天气趋势预报的同时,还向农户讲解推广气象智慧农业平台。

气象智慧农业平台由镇雄县气象局研发,于今年7月投入试运行。该平台不仅能够提供转折性强天气过程专报,还通过农业旬报、月报等仔细分析前期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研判未来天气重点及农作物生长要求,还可提出农事建议。五谷村农户朱家申对此赞不绝口:“这个好!提前晓得天气,提前准备,我们心里有底。”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增底气

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推进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雹在农业生产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气象局与农业农村部也多次印发通知,强调发挥人工增雨(雪)和防雹作业作用,力争做到应增尽增、应防尽防。

秋粮丰收季,亦是冰雹频发时,果农们最怕的就是“天降冰蛋”。近日,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李家堡乡万亩果园硕果累累,一场强对流天气的靠近给当地防灾能力带来考验。

“雷达回波显示,强雹云正朝我县西甸子镇、万家镇一带移动,立即申请空域,准备作业!”9月14日3时许,绥中县气象局屋内灯火通明,值班预报员紧盯雷达回波图,行政值班人员立即申请空域,话音刚落,李家堡乡、前卫镇两支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小队立即开展防雹作业。

在李家堡乡防雹作业点,“咱这的苹果和梨都快下树了,要是让雹子砸了,农民一年辛苦就白费了!”防雹炮手们额头上渗出汗珠。几十分钟后,云层逐渐消散,李家堡乡只下了些小雨。果农王大姐家的果园安然无恙,她拉着气象局工作人员的手说:“太感谢了!咱老百姓的收入有保障了!”

今年以来,安徽省天长市降水量异常偏少。8月9日至10日,天长市气象局抓住有利天气过程,成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在自然降雨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作业区和影响区降雨明显,有效缓解当地旱情。

在秋粮生产的关键时节,吉林省洮南市各乡镇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8月11日,洮南市气象局抓住关键天气过程,积极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全市大部分乡镇出现降雨,旱情得到缓解。

(张嫣然、陈志良、刘洋、谷雨、李玉环、王素杰、鲁杉、周蓉、李娜、范吉月、董保华、李琳对本文有贡献)


(乡村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9月23日 13:03[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