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机耕三十亩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

屯昌犁田机驾驶员林志江:

一日机耕三十亩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毓慧 见习记者 祁夏

  “别看我岁数有点大,但翻地、松土、刨沟,一天干工8个小时,最多可犁田30亩!”在屯昌县南吕镇佳塘村,今年63岁的村民林志江是驾控犁田拖拉机的“老手”。得益于村集体企业2023年组建起一支农业农事服务队,能干又能吃苦的他每月揽下的工单数量总是名列前茅,挣的工钱也基本上是最多的。

  林志江从小喜欢琢磨新东西。早在10年前,他就自己凑钱买了一台犁田拖拉机,常年在外干工,一晃几年过去,拖拉机逐渐磨损老旧了,正当他努力攒钱准备另购一台新农机时,迎来了一个机遇——2023年,在省、县各级部门及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的支持下,佳塘村成立了村集体企业——屯昌佳塘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购进了6台犁田拖拉机、4台收割机,以及1台插秧机等机耕设备,吸收村民加入农业农事服务队,帮助掌握驾驶技术的村民增加务工收入。

  “村集体在南吕镇、南坤镇租赁了大约1000亩土地,常年轮作水稻、辣椒等作物,如果光靠人工来整地、插秧、采收,会很吃力,成本也高。”佳塘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郑贤明介绍,截至目前,已有10多位村民经过培训后加入了村里的农业农事服务队,机耕业务不断拓展。服务队承揽了屯昌县多个镇的犁田、插秧、水稻收割、撂荒地整治、高标准农田改造、农田管护等业务。在农业农事服务队干了一段时间,林志江算了算经济账,索性卖掉了自家的犁田拖拉机,安心在服务队务工,他还利用闲暇时间,学会了驾驶水稻收割机、运输拖拉机等。

  “备耕时,得把田地犁得平整均匀,不能高一块、低一块,边边角角也不能马虎,这样才能提高秧苗的存活率。”“辣椒幼苗就怕泡水,所以犁田起垄要尽量垒高一点,垄旁要预留排水沟。”……聊到机耕,平时话不多的林志江说得头头是道,他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积累的经验分享给刚入队不久的村民。他说,只要练上手了,每天工作8小时,可犁田二三十亩;如果是收割水稻,每天能收割40亩稻田。

  值得一提的是,林志江十分爱惜服务队的这些农机,每次忙完当天的农活,他总是习惯性地绕着农机走几圈,或是蹲趴在发动机、底盘周边,排查零部件是否存在破损或卡住异物等状况。“启动发动机,或深踩油门时声音不对,我能八九不离十猜出是哪里出现了故障!”从最初娴熟操控驾驶室的方向盘、油门、刹车踏板等,到如今能讲出农机主要零部件的位置和功能,林志江与这些驰骋在广袤田野上的“大块头”成了“老朋友”。

  前不久报名参加农机驾驶技术培训的佳塘村村民吴贻全说,操控农机要求手脚及腰身动作协调,注意力持续集中,在驾驶室接连作业几小时后,浑身上下被汗水湿透、又酸又麻,其工作强度不亚于下田挥锄、插秧。“开农机是一项技术活,也是力气活,我们要学习林志江的吃苦耐劳和认真细致,把每一个工单干好!”他说。

  “大家抽空多练练,把犁田速度提上去。”林志江笑着聊起了服务队近期的工单安排——下月收割完晚稻后,会马上进入年底犁田备耕种植辣椒等瓜菜的时节。到时候,他和服务队的其他队员又要忙起来了。“今年我们村集体企业和三亚一家农业企业形成了机耕方面的长期合作关系,所以年底我们可能要去三亚开农机!”他充满期待地说。


(乡村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9月23日 08:03[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