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小青菜怕“瞎浇水”!老农一招判断,苗不烂根长得猛!

指尖捏起一撮土,指尖感知干与湿。种菜浇水这门艺,全藏在老农的手心里。

种小青菜的乡亲们都知道,水浇对了,菜苗蹭蹭长,叶子绿得发亮;水浇错了,烂根、黄叶、病虫害全找上门来。好多种植户特别是新手,天天惦记着浇水,反而把菜给“浇坏了”。

最近不少农业技术服务站传来消息,不少菜农的小青菜出现烂根情况,一查原因,八成都是浇水不当造成的。“这几天接到的咨询电话,大多都是问浇水问题的。”一位农技员这样说道。

小青菜浇水,多一分则涝,少一分则旱

小青菜生长周期短,根系浅,对水分特别敏感。它喜水怕涝,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又绝对不能积水。

很多种植户容易陷入两个极端:要么担心旱着,天天浇;要么忙起来忘了,突然猛浇。这两种都是“瞎浇水”,最容易伤根。

真正会种菜的老农都知道,浇水不是按天数算,也不是凭感觉来。他们有一个简单又可靠的判断方法,一看一摸,就知道该不该浇水。

老农的独门秘籍:一捏一瞧,浇水时机刚刚好

这个秘诀就是:看土色,捏土团。

千万别小看这个土办法,这是最符合植物生长规律的黄金法则。具体怎么做?在菜地边上,或者盆土表面往下2-3厘米的地方,用手指捏起一点土。

如果能捏成团,松开手后土团轻轻一碰就散开,这个湿度就是最好的,暂时不用浇水。如果捏不起来,土是粉状的,非常松散,说明已经缺水了,得赶紧浇。

如果捏一把土,手指感觉湿漉漉,甚至能捏出泥水,那就说明水太多了!必须立刻停止浇水,想办法通风散湿,否则烂根是迟早的事。

科学浇水有讲究,早晚时机各不同

除了判断干湿,浇水的时间也有大讲究。老农们总结出“冬午夏早晚”的秘诀。

夏天气温高,最怕中午浇水。烈日当头,凉水一浇,土壤温度骤降,毛细根受到刺激,就跟人突然洗冷水澡一样,容易“感冒”受伤。正确的做法是清晨或傍晚浇,这时水温和土温接近,菜苗吸收最舒服。

冬天则相反,要选择晴朗中午气温较高的时候浇,避免早晚低温浇水导致根系受冻。春秋季节则相对随意,但同样要避开正午烈日。

浇水时要缓缓地浇,绕着小青菜的根部周围浇透,让水分慢慢渗透,而不是大水猛灌。有条件的话,采用滴灌或渗灌,水分均匀,还能节约用水。

浇对水的好处远不止不烂根

一旦掌握了科学的浇水方法,你会发现你的小青菜长势截然不同。

水分恰到好处,根系呼吸顺畅,自然会长得白壮发达,拼命吸收营养。地上的叶片也会得到充足的水分供应,叶片肥厚、油亮、挺拔,病虫害自然就少。

再看看那些瞎浇水的地块,菜苗要么蔫了吧唧长不大,要么叶片薄嫩爱生虫。种菜看似是体力活,其实更是技术活,关键环节把握住,事半功

“浇水三年功”这句话一点不假。别再把浇水当成一个简单的任务,它直接决定了你收获的是满园翠绿还是一地烂叶。

一把泥土捏在手里,干湿轻重,决定着小青菜的生死兴衰。老农的智慧就藏在这日复一日的观察和触摸里,土壤是活的,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该浇水。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