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田野满“丰”景 农户采收忙

本文转自:学习强国

武晓冉

遍地金黄粮满仓,硕果累累收获忙。眼下正值秋收时节,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一乡一镇的农户们正忙碌于田间地头,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工人们在采收马铃薯。(摄影:乔敏)

走进马莲渠乡大十号村,连片的马铃薯苗一眼望不到边,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马铃薯收获机来回穿梭,一垄垄饱满圆润的马铃薯被翻出土地。工人们迅速将其分拣、装袋、装车,整个过程井然有序。

“我今年种了1000多亩马铃薯,从目前收的情况看,亩产在3.5吨左右,月底基本就都收完了。”大十号村种植户王艳青告诉记者。与传统人工采收相比,机械化采收不仅大大提高了效率,还降低了成本。

据了解,今年大十号村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000亩,依托乌兰察布“薯都”的品牌优势,采收的马铃薯主要发往山西、陕西、云南等地,市场认可度颇高。

在白海子镇小东号村,一排排玉米植株挺拔整齐,一个个金黄色的玉米棒颗粒饱满,广袤的农田里满是忙碌的身影——农机手熟练驾驶着大型玉米收割机在垄间穿梭,成熟的果穗被快速收割、输送到田边,几名工人则忙着将玉米批量装筐、搬上运输车,呈现出一派繁忙的劳动图景。

“我们种的玉米跟企业签了合同,从选种到采收都有指导,收下来直接拉走,不愁卖不出去。”说起“订单式”种植水果玉米,种植户张素花分享起自己的感受。

据介绍,今年小东号村不少农户与企业签订了水果玉米种植订单,收购的玉米将用于加工速冻玉米、玉米汁等产品,销往全国多个省市。

“春耕前,企业与农户签订利益联结的产销订单,并按照‘产前提供良种、产中技术指导、产后订单回收’的方式,将产前、产中、产后衔接起来,达到助农增收的目的。”集宁区农牧水利局农业管理股负责人呼和说。

今年以来,集宁区通过推广机械化作业、培育订单农业等措施,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目前,集宁区马铃薯、水果玉米种植面积达6万亩,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突破90%,多家农业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下一步,集宁区将继续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种养结合”和“农旅融合”,让农民增产增收。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