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脱叶剂的科学使用方法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在棉花生产中,脱叶剂的合理使用是实现机械化采收、提升棉花品质的关键环节。其核心目标是通过调控棉花叶片脱落,减少采收过程中的杂质混入,同时保障棉铃正常成熟。以下从使用时期、药剂选择、施用技术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详述棉花脱叶剂的科学使用方法。

一、把握适宜使用时期

脱叶剂的使用时期直接影响脱叶效果与棉花产量,需结合棉花生育进程和环境条件综合判断:

- 生育指标:当棉田吐絮率达到50%-60%,且大部分棉铃已充分成熟(铃壳变硬、颜色转为黄褐色)时,是使用脱叶剂的最佳时期。此时叶片生理活性下降,对药剂的敏感性增强,脱叶后不易影响棉铃发育。

- 环境条件:选择日均温15-25℃、相对湿度60%-70%的时段施药。温度过低(低于12℃)会导致脱叶剂活性降低,叶片脱落缓慢;湿度过高则可能引发病害滋生。同时,需避开大风、降雨天气,施药后24小时内无降雨,以确保药剂充分吸收。

二、科学选择脱叶剂种类

目前常用的棉花脱叶剂主要分为触杀型和内吸传导型,需根据棉田具体情况选择:

- 触杀型脱叶剂:如敌草隆、噻苯隆等,通过接触叶片发挥作用,脱叶速度快,但对整株棉花的脱叶均匀性稍差,适用于长势较整齐、叶片衰老程度一致的棉田。

- 内吸传导型脱叶剂:如氟节胺等,可通过叶片吸收并传导至整株,脱叶更均匀,对未成熟叶片也有一定作用,适用于长势复杂、存在部分青嫩叶片的棉田。

- 混合使用:生产中常采用两种类型脱叶剂混合施用,如噻苯隆与敌草隆搭配,既能保证脱叶速度,又能提升均匀性,具体配比需根据产品说明和棉田实际调整。

三、规范掌握施用技术

- 用药浓度: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调整浓度,避免盲目加大或降低用量。一般情况下,每亩用药量需结合药剂种类确定,如噻苯隆每亩用量通常为20-30克(有效成分),兑水30-40公斤。浓度过高易导致棉铃灼伤,过低则脱叶效果不佳。

- 施药方式:采用高压喷雾器均匀喷雾,喷头应距离棉株顶部30-40厘米,确保叶片正反面均能接触药剂。对于密度较大的棉田,可适当调整喷头角度,增加中下部叶片的受药面积。每亩喷雾量需充足,以叶片湿润但不滴落为宜。

- 施药次数:若首次施药后7-10天,脱叶率未达到70%,可根据情况进行二次补施,补施时用药量为首次的50%-60%,避免重复施药导致药害。

四、注意事项

- 避免药害:施药时需控制药剂漂移,避免对周边敏感作物(如豆类、蔬菜)造成影响。同时,不可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以防降低脱叶剂活性。

- 关注品种差异:不同棉花品种对脱叶剂的敏感性不同,首次在新品种上使用时,需先进行小面积试验,确定适宜用量和时期后再大面积推广。

- 配合田间管理:施药前清理棉田杂草,避免杂草与棉花争夺药剂;施药后若遇干旱,可适当灌水(小水漫灌),提高棉株生理活性,促进脱叶剂发挥作用。

综上,棉花脱叶剂的使用需兼顾时期、药剂、技术等多方面因素,遵循“因时、因地、因品种”的原则,才能实现理想的脱叶效果,为棉花机械化采收和优质高产奠定基础。


(乡村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9月20日 18:07[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