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泽
入秋时节,毛乌素沙地牧草铺绿,生机盎然。
在乌审旗鄂尔多斯细羊毛储运交易中心,农牧技术人员正将一袋袋标注“精准营养配方”的饲料仔细装车,准备为全旗100户核心育种户发放“营养包”。“这300吨‘营养包’,能让1万只基础母羊‘吃好喝好’,明年产羔率再提一截!”乌审旗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信心满满地说。
从“靠天养羊”的粗放模式到“科技喂羊”的精准饲喂,小小的“营养包”正撬动草原畜牧业现代化转型,推动鄂尔多斯细毛羊产业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跃升”。
政策筑基 绘就产业升级“施工图”
作为鄂尔多斯细毛羊核心产区,乌审旗始终把产业升级作为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工程。近年来,乌审旗接连出台《2025年鄂尔多斯细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实施方案》《畜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投入3000万元专项资金,构建起“良种繁育——科技支撑——品牌营销”全链条政策体系。
“我们锚定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目标,推动产业从‘单点突破’向‘系统升级’跨越。”乌审旗农牧局局长斯庆图娜拉说,政策的“精准滴灌”为技术落地注入“强心剂”。
数据见证“真金白银”的成效:通过推广高效繁殖技术和配种期营养调控,核心养殖户母羊产羔率由115%跃升至147%,累计为农牧民带来1.49亿元增收。如今,全旗细毛羊存栏量稳定在120万只,年出栏60万只,产业总产值达11.74亿元,品牌价值突破81.56亿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富民黄金产业”。
科技破题 解锁养殖“增效密码”
“以前母羊产羔稀稀拉拉,现在喂上这‘营养包’,一年多添30%的羔子,收入涨了快三成!”苏力德苏木通史嘎查养殖户青克乐的牧场上,200余只基础母羊正埋头享用专用精料。
这一变化源于乌审旗联合自治区、市级农牧业科学院开展的营养调控试验:补饲60天后,试验组母羊平均体重较对照组增加5.52公斤,效果立竿见影。
基于试验成果研发的妊娠母羊专用精料,不仅让母羊“吃得壮”,更让羔羊“长得好”,泌乳能力和早期发育得到双重保障。
自2017年基础母羊高繁技术推广以来,这一“营养密码”已覆盖24个示范嘎查村、40余万只基础母羊,累计投入2272.3万元,发放专用饲料1.2万余吨。
“智慧牧业”工程让养殖更“聪明”:28个牧业嘎查、52个智慧牧场建成投用,8万只羊戴上电子耳标实现“一羊一码”追溯,核心群1.5万只羊纳入智能管理体系。
“点开手机APP,羊舍温湿度、饲料余量一目了然,远程投喂、配种提醒一键操作,养殖效率提了一大截!”青克乐笑着展示手机里的管理界面。
全链赋能 筑牢乡村振兴“共富根基”
从“凭经验”到“靠数据”,从“粗放喂”到“精准补”,乌审旗以“营养加餐”+“防疫护航”双管齐下筑牢产业根基。针对羔羊痢疾等常见病,当地联合科研机构推广“消维康”液态维生素饲料,配合防控药品发放和“手把手”培训,羊只发病率较往年下降7个百分点,成活率达98%以上。
产业链的完善让农牧民共享发展红利。通过“龙头引领+联合选育+规模繁殖”模式,乌审旗建成现代化保种繁育场1处、兽医社会化服务队8个,发展育种核心户50户、中心配种站310处,细毛羊人工授精覆盖率超85%。
如今,全旗羊毛与羊肉产量年均分别增长6%和7%,高品质羊毛比例提高10%,饲料利用率提升15%,综合成本降低12%。
“家里150只母羊,今年一口气产了220只羔子,光卖羔子就进账20多万元!”牧民阿拉腾达来算起增收账,眼角笑出了褶子。
目前,乌审旗已培育国家级核心育种场1个、自治区级产业园1个、龙头企业5家,带动1.2万户农牧民融入产业链,户均年增收3.2万元。
草原深处,“营养包”激活的不仅是细毛羊产业的“一池春水”,更书写着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活答卷。乌审旗正以产业振兴为笔,在毛乌素沙地描绘农牧民富、产业兴、生态美的共富新图景。(刘慧、杨潇)
来源:乌审旗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