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弃枝废叶”到“全株生金”,肉桂小镇走好“无废”路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早在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留下踪迹,沿古丝绸之路在欧洲戴上奇异香料的光环,又在大航海时代为探险家远涉重洋所追寻,一时价比黄金,这说的就是肉桂。

“物华天宝喜生财,连片金山碧玉栽。为向榃滨沾贵气,振衣快步且登台。”诗文情景交融,说的就是罗定肉桂主产区——榃滨镇。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种植肉桂,但“要皮不要枝叶”的现象导致大量的肉桂枝、肉桂叶荒废在山头。

通讯员供图

2024年7月,云浮印发了《云浮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一年来,覆盖机关、商场、酒店、工厂等多个场景的61个“无废细胞”,是成为该市“无废城市”建设的微观缩影。其中,榃滨镇“无废农业小镇”特色实践尤为突出。

依托全镇14.25万亩肉桂种植规模,该镇联合2家企业试点建设肉桂废弃物集中收集点,配套标准化“三防”存贮设施,科学规划收运路线实现全镇覆盖,从源头解决了以往“要皮不要枝叶”的资源浪费问题。

16个资源化利用项目的落地,让肉桂真正实现“全株无废、物尽其用”:肉桂枝加工为中药材,肉桂叶蒸馏提炼肉桂油,蒸馏残渣制成生物质燃料。

通讯员供图

通讯员供图

通讯员供图

在肉桂产业升级中,初加工环节将边角料变身足浴包、肉桂米粉,叶片加工成高蛋白肉鸡饲料,获得市场积极反馈;深加工环节则从肉桂油中提纯苯甲醛、肉桂醛远销中东、欧美高端市场,副产物制成护肤品,肉桂糠转化为饲料肥料,推动产业从“卖原料”向“卖产品、卖品牌”升级。

数据显示,2024年,该镇肉桂产业总产值超6.35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7万元,“固废变资源、生态变效益”的转变更有实感,“无废农业小镇”建设正成为推动肉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南方+记者 崔洪铭

【作者】 崔洪铭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