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85后”新农人算“种粮账”:很满意,有信心丨关注秋收“丰”景④

李菲菲 四川在线记者 王成栋

“在崇州像我这样的农业职业经理人有3206人,其中年轻人占比50%。近年来,越来越多本科生、研究生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9月16日,在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四川省庆丰收活动新闻发布会上,“90后”农业从业者王伶俐分享了自己的农业故事。

王伶俐所在的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形成了“以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体系”的农业共营制模式,有效破解了谁来经营、谁来种地、谁来服务三个难题。

但这还不够。在王伶俐看来,农业生产还需要实现从“会种田”到“慧种田”的突破。对此,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了通过建立智慧化流水线育秧全流程数字化控制,秧苗成苗率提高至95%以上,高出传统育秧20%,漏秧率降低10%。这为合作社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每亩地能节约60元左右的成本。

王伶俐表示,近年来合作社的产量年年攀高,预计今年水稻小麦两季总产量能突破7000吨。

“85后农二代”彭帅也在会上算了一笔种粮的“经济账”。他所在的仪陇县高新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800多亩土地,今年通过两季田增收。“今年小麦亩产约850斤,亩均产值过了1000元,水稻亩产预计1200~1300斤,亩均产值能达到1700元。”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彭帅还联合仪陇县的35个种粮主体成立了粮油协会。“我们统一到大型种子公司、肥料厂、农药企业谈价格,再加上统一种植技术和产品销售,让亩均成本降低了20%”

这样一来,合作社小麦亩均成本800元左右,水稻亩均成本大概在1050元。刨掉成本,每亩纯赚个七八百元,预计全年总收益能超过60万元。“对今年的种粮收益非常满意,对未来也充满信心。”彭帅说。

【来源:四川在线】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