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河南日报农村版
措施 ▶水分管控 ▶杂质清理 ▶设施适配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宋沣益 刘婷婷
据气象部门预测,9月16日至22日我省将出现持续阴雨天气。当前,我省玉米正陆续进入收获期——豫南预计于9月20日前后开启。新一轮降雨恰逢收获关键节点,对玉米产后管理带来挑战,收获后的储藏环节该如何应对?
9月15日,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玉米耕作与栽培室主任乔江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储藏管理是确保玉米丰产丰收的“最后一道防线”,尤其针对阴雨天气下的玉米籽粒,需通过更精细的管理,化解霉变风险加剧、品质下降等问题。
水分控制是首要“安全关”。乔江方指出,玉米籽粒含水率必须降至14%以下,才能实现安全储藏。若采用机械烘干,需推行分段式工艺:先以40—45℃的低温慢速烘干,将水分从25%降至18%;随后切换至50—55℃的中温,进一步将水分降至14%以下。若选择自然晾晒,则需抓住晴朗窗口期,将籽粒摊成5—8厘米的薄层,每2小时翻动一次,避免局部水分滞留引发霉变。
杂质清理与仓储设施适配同样关键。应先用清选机去除破碎粒、穗轴碎片等杂质——这些杂质往往携带大量微生物,是霉变的“潜在源头”。仓储方式需按需适配:农户小规模储藏可采用“编织袋+塑料内膜”双层包装,将粮堆置于木质垫板上,避免堆积过高;中型家庭农场则推荐使用配备强制通风系统的金属粮仓,通过离心风机精准调控仓内温湿度。
此外,虫害防治需坚持“预防为主”。入仓前要对仓储设施进行全面消毒,从源头切断虫害滋生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