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小喇叭发布视频,神舟二十号乘组开始收获生菜,居然可以打包存储了。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在空间站实现“吃菜自由”。7月 15日,天舟九号运送物资时,将植物高效培养技术试验装置带上了中国空间站问天试验舱,航天员们在该装置里种植了生菜, 近 2 个月时间就实现了丰收,说明我们在空间站种草的水平再上新高度。
我们知道虽然现在我们的航天食品十分丰富,能满足航天员们的所有需求。但是在太空种菜,不仅可以缓解航天员们的紧张情绪,还能让他们品尝到新鲜的蔬菜味道。
从 2016 年的神舟十一号开始,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内完成了中国首次太空种植实验,当时种的就是生菜。只不过那时候还属于实验性质,还没有直接食用。后来,中国空间站建设和运营阶段,种植生菜其实成为了常规作物。
只不过受制于种草的“土地”太小,航天员们只能掰叶子品尝,往往把生菜都吃成了老桩。神舟十八号航天员李广苏在介绍太空菜园的时候,大家就看到了吃成老桩的生菜,还有尚未成熟的樱桃番茄。
一方面,在在太空种菜其实也是一项很重要的科研活动,另一方面让航天员在生命生态实验柜子里种菜、养鱼、养殖小型动物,其实也是为我们以后长期在太空生活做准备。反而让航天员们能吃上新鲜的蔬菜,只是顺带的。当然最终目的肯定是让航天员们能够在太空实现“粮食蔬菜全自由”。
但是,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还需要进一步掌握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种植的技术。从神舟十一号开始种植生菜,到2022 年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首次吃上生菜其实都过了近 6 年时间。
而现在太空种菜的事业还在不断壮大。月球种菜,以及建立太空自给自足的“月宫一号”闭合生态系统地基综合实验早已经过了技术关,只等待我们建立月球基地的时候实施。
航天员们选择种生菜,主要还是生菜的收获期只有 30 天。空间站部署的“空间蔬菜培养装置”(SVCF),具备模块化光照、通风、栽培盘及智能监测功能,可调节LED光源(红蓝光为主,辅以白光)和营养供给。
航天员们分别收获了“生菜王”、“红叶”、“美罗”三种生菜,以及“红蕾”樱桃番茄。从播种到收获全周期约60–90天,航天员参与间苗、授粉、采摘等操作。
经过前期验证之后,我们具备了太空种菜的全部能力,据统计截至2023年,航天员累计采摘生菜叶片约900克。
采集了樱桃番茄和生菜的种子带回了地球,这与此前带着地球种子上太空不同,这是完完整整在太空发芽,在太空留种的菜种,对于我国种质安全其实是很大的尝试。
这次天舟九号发射,就为空间站生命生态科学实验柜带上去了新一代通用生物培养模块。主要升级项目有:
1、超大型集成化设计
本次上行的生物培养装置单件重量近200公斤,创下货运飞船单件货物重量纪录,体积可覆盖4个标准处理单元(SPU),大幅提升单次实验的样本承载量。
2、支持多类型实验并行
新模块兼容细胞培养、器官芯片及小型水生生态系统等多样化实验需求。
最为关键的是,新一代通用生物培养模块设计寿命更长,设计使用寿命从原来的3年(支持15次实验)提升至4年(支持20次实验),减少空间站设备更换频率。采用改进型密封技术和生物相容性材料(如航天级钛合金与特种聚合物),避免微重力环境下培养液泄漏或样本污染,确保长期实验稳定性。
也就是说,这次生菜大丰收之后,其实以后类似的丰收将成为常态,航天员们都有口福了。再加上现在使用新一代通用生物培养模块种菜,可以借助其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自行监测、浇水、施肥、补光,可以说是有了全自动的种菜工厂,吃菜自由指日可待。
其实,我们都有一个种菜的梦,无论在哪里,我们都想种下自己喜欢的菜。现如今种了生菜才是第一步,以后山东人最喜欢的大葱、豆角,青海人最喜欢的土豆,贵州人最喜欢的辣椒……都将在太空种植。
我相信,太空炒菜、烧饭也将成为现实,而不仅仅是现在的生吃素菜。#
编辑:陈方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