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辽沈晚报
机械在水稻田里有序作业。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 记者王罡报道 9月10日,盘锦大地稻浪翻滚、金穗飘香,当地种植的早熟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期,正式开启收割季,新鲜大米将在短期内面市,为市民的中秋、国庆餐桌增添“新米鲜香”。
在大洼区水稻种植基地,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映入眼帘。多台水稻收割机在金色稻田里往来穿梭,轰鸣声此起彼伏。饱满的稻穗被稳稳卷入机身,经过脱粒、筛选等工序后,颗粒分明的金黄稻谷直接装入运输车辆,即将送往加工点。
“往年得等到10月初才能收稻子,今年种的早熟品种,足足提前了近一个月!”种植户李建国站在田埂上,捧着刚收获的稻谷满脸喜悦,“农技人员从育苗开始就跟着指导,教我们晚育苗、晚插秧,还帮着算施肥量,说这样能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你看这稻谷,颗粒又大又饱满,加工出来的新米肯定好吃,中秋前就能让家里人先尝鲜!”
据了解,盘锦市今年共种植稻花香、一目惚、秋田小町等早熟优质水稻品种6000余亩。针对早熟水稻130~140天的生育期特点,当地农技人员全程提供精准技术支持。“早熟品种生育期短,对种植时间和管理细节要求更高。”盘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员张磊解释,“我们会根据每个种植基地的气候、土壤肥力、水分条件,制定‘一户一策’的管理方案,指导农户适当晚育苗、晚插秧,控制化肥用量、减少农药喷施,既避免植株徒长,又能让稻谷积累更多养分,保证口感和品质,最终实现‘提早收获、提早上市’的目标。”
“稻谷收回来后,会经过低温烘干、精细筛选、加工等环节,预计两三天就能产出新米。”相关负责人介绍,中秋、国庆双节前,这批新鲜大米将全面投放市场,让消费者第一时间品尝到来自盘锦的“秋日第一口新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