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安庆日报
本报讯 时下正值再生稻二茬生长的关键时期,为抓好再生稻后期田间管理,确保粮食增产、农户增收,近日,望江县长岭镇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各村再生稻种植基地,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田间技术指导服务,为全年粮食增产增收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初秋时节,在长岭镇革命圩再生稻田里,连片的稻穗已渐显饱满,农技人员们顶着烈日,仔细查看稻桩成活、幼苗萌发以及田间水分状况,与种植户们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头季收割时间、留桩高度、施肥等情况,并现场诊断苗情。“头季收割后要及时灌水护苗,保持田间湿润但不要积水;施肥要快、要准,抓住关键窗口期……”长岭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吴应祥一边查看苗情,一边向种植户耐心讲解技术要点。
在长岭镇玉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一块再生稻田里,农技人员发现部分稻株出现了叶片发黄的现象,经过仔细诊断,确定是由于前期施肥不均衡导致的缺素症。他们立即指导种植户根据稻田的实际情况,合理补充微量元素肥料,确保再生稻能够健康生长。“以前种再生稻,第二茬总觉得产量上不去,经农技人员这么一指导,才知道问题出在水肥管理上,这下心里有底了!”玉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金启田说道。
目前正值再生稻二茬生长的关键时期,为确保再生稻二茬能够实现健康、有序生长,农技人员为种植户们制定了详细而科学的田间管理方案。“在施肥方面,要根据再生稻的生长阶段和土壤肥力状况,精准施肥;在灌溉方面,要保持田面有浅水层,既不能干水,也不能积水过深;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推荐使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长岭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王四洪介绍说。为了让种植户们更好地掌握再生稻种植技术,农技人员还现场进行了操作演示,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进行施肥、喷药和调节水位等。种植户们认真学习,不时提问,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再生稻作为一种省种、省工、高效的种植模式,已经成为长岭镇稳定粮食产量的重要抓手。今年,长岭镇种植了8000余亩再生稻,该镇早在头季稻收割前就制定了详细的技术方案,此次田间指导活动持续一周,将实现所有再生稻种植片区全覆盖。“头季稻丰收只是完成了‘上半篇文章’,第二茬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总体产量和效益。”长岭镇副镇长詹庆华表示,“我们将持续关注再生稻生长情况,密切监测病虫害发生动态,通过田间指导、微信群、短信平台等多种方式,第一时间将技术和管理措施传达给种植户,全力以赴确保再生稻‘一种双收’成功,助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通讯员 檀春红 全媒体记者 罗少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