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9月11日讯(通讯员 李少兰 陈宝娟 文/图)稻浪翻滚,鱼跃欢腾。9月10日,走进三明市泰宁县新桥乡大源村,连片的稻田里稻香萦绕,稻花鱼穿梭其间。夏长家庭农场负责人戴夏长正和村民们赤足蹚进稻田,俯身探手,肥美的稻花鱼被一一捞起,装入桶中,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戴夏长俯身稻田徒手抓鱼
“今年的稻花鱼长得不错,预计总产量能达500多斤,按当前市场(价)每斤30元算,单稻花鱼一项收入可达到1.5万元左右。”戴夏长望着桶中层层游动的鲜鱼,算起了丰收账。
地处群山间的大源村,是高山单季稻作区。相较于传统水稻种植,稻田养鱼这种“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多收”,既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更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戴夏长手捧鲜鱼,笑意盈盈
“发展稻田养鱼,既能改善水稻的生长环境、促进增产,又能高效利用土地资源,降低养殖成本,实现增收,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戴夏长介绍,今年率先在15亩稻田里试验养殖,若收益符合预期,明年还将进一步扩大规模。“今年稻花鱼还没开捕,就已经被周边村民预订了不少,我们现在还发愁不够卖呢。”
好山好水育好鱼。大源村平均海拔超800米,优良的生态、清澈的水质、凉爽的气候,为稻花鱼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虽然鱼的生长速度稍缓,却沉淀出更紧实的肉质、更鲜美的口感,成为消费者青睐的生态佳品。
稻渔综合种养,正是新桥乡积极探索特色农业发展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新桥乡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立足本地生态禀赋,深耕“稻田经济”文章,通过“一水两用、一田两收”的生态种养模式,在稳住粮食产量与品质的基础上,推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产业增效,让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