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拂晓报
本报记者 邵子育
9月5日的埇桥区夹沟镇,秋阳正好,微风拂过五柳之家香稻米种植试验示范基地,近200亩绿油油的稻田泛起层层涟漪。伴随着阵阵嗡鸣声,一架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在田垄上空灵活穿梭,细密的雾状叶面肥随着旋翼的气流均匀洒落,为一片片喜人的稻穗注入养分。
“今天无人机喷的是叶面肥,能让稻穗长得更饱满。”五柳之家负责人孙敏建站在田埂上,望着忙碌的无人机向记者介绍,“与传统人工施肥相比,无人机作业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喷洒精准、不受地形限制等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的施肥作业,大大提高效率。不仅节省人力成本,还提高施肥的均匀度,让每一株水稻都能得到充足的养分。”目前,基地主要种植“宁香梗9号”“老香糯”等品种,口感软糯,深受市场青睐。其中,“宁香梗9号”是2022年由省农科院在此试验种植的品种,经过几年的培育,已成为基地的主力品种。
为保障香稻米的品质,基地坚持绿色防控理念。田间架设的杀虫灯日夜“值守”,以特殊光线吸引害虫,有效减少虫害发生。一张张黄色的粘虫板分布在稻田各处,像一道道屏障,粘住前来侵扰的害虫。这些黄板每隔半个月左右就会更换一次,确保防控效果。“我们坚持不打农药,从源头上保证香稻米的绿色安全。”孙敏建说。
在基地一角,智慧监测系统的显示屏上实时跳动着各项数据: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光照……这些数据为田间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智慧监测,我们能及时掌握作物生长环境的变化,从而及时调整管理措施,让水稻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孙敏建告诉记者。
不远处,几名工人正在田间除草。“这已经是水稻的第四次人工除草了。”孙敏建对记者说,为了避免除草剂对稻米品质造成影响,基地始终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虽然费时费力,却能牢牢守住香稻米的品质底线。
五柳之家的良好发展态势,也为周边农户带来了福音。为了让更多农户共享优质稻米种植的红利,五柳之家积极发挥带动作用,引导周边农户加入香稻米种植行列。按照基地的成熟模式,实现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施肥标准、统一收购销售,已带动周边约110亩稻田采用该模式种植。这种“抱团发展”的方式,不仅让农户们掌握科学种植技术,降低市场风险,还显著提升当地香稻米的整体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下一步,我们将切实加强田间管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作物生长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今年夹沟香稻米丰产丰收。”孙敏建表示,将持续扩大带动效应,吸纳更多周边农户参与进来,推动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良性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