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糯高粱是我国顶级白酒的核心酿酒原料 我市选育新品种“变矮”近一米,产量反增76%

近日,市农学会组织专家在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对我市选育的小糯高粱新品种“矮红缨1号”进行实地测产。结果显示,新品种平均亩产达到463.3公斤,较全市平均产量262.53公斤增产76.48%,单产性能大幅提升。

▲“矮红缨1号”植株呈现明显矮化。受访者供图

“更为关键的是,这是一个矮秆品种,比目前生产应用品种的株高矮了约91.2厘米,更适应密植和机械化。”市农科院油料所博士唐世义说。

据介绍,小糯高粱(也称小红粱)是我国西南地区顶级白酒的核心酿酒原料。作为“白酒金三角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小糯高粱种植历史悠久,所产高粱品质上乘、酿酒风味醇厚,目前也是小糯高粱的重要产区。

但一直以来,由于小糯高粱种质资源有限,现有的酒业专用小糯高粱品种都是在国内有限的种质资源内改良选育,且全部是高秆品种,株高在2.6米至3.5米之间,已不适应产业高速发展需求。

“要提高高粱产量,需要配套密植栽培技术。但现有品种密植后,植株为了吸收阳光就会争高,导致栽植密度上不去,加上本身株高就比较高,容易倒伏,对于机械化收割也是非常不利的。”唐世义说。

所以,近年来,市农科院油料所相关团队通过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将小糯高粱的优良酿酒品质性状、株型性状,导入矮秆、高产、抗病杂交高粱种质之中,通过基因聚合,选育出了一批突破性矮秆育种材料,因此诞生了“矮红缨1号”这一品种。

“这个品种目前成功聚合了高产、抗倒伏、耐密植等性状,就算栽植密度增加,植株也不会使劲往上长,具备良好的应用潜力。”唐世义说。

▲小糯高粱新品种“矮红缨1号”。

为了检验“矮红缨1号”的实际生产应用效果,项目团队今年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科技创新联盟2024年重点项目课题“酿酒专用矮秆小糯高粱品种选育与应用”支持下,在垫江毕桥村建立了应用示范片。

测产当天,专家组除了测量单产数据外,还对新品种的株高、生育期等性状进行了考察、比较。结果显示,新品种整株高208.8厘米,成熟后最高点高度为186.6厘米,与对照生产应用品种相比株高降低约91.2厘米;茎秆较为柔韧,不易折断,抗倒伏;田间熟期一致,生育期120天左右,比生产应用品种早熟7至10天。

专家组一致认为,“矮红缨1号”株高较矮、抗倒伏、耐密植、宜机收、产量较高,尤其是在今年夏季持续极端高温的自然灾害条件下,产量表现良好,体现出了良好应用潜力。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