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安顺日报
镇宁祝英村:
地萝卜喜丰收 村民喜增收
![]() |
农户正在采收地萝卜 |
□本报记者 郭黎潇 文/图
眼下正值地萝卜丰收季节,镇宁白马湖街道祝英村的田间地头热闹非凡。连日来,当地村民趁着晴好天气采收地萝卜,一筐筐沉甸甸的地萝卜映衬着农户们喜悦的笑脸。
“我们村种植地萝卜几十年了,这里土壤气候条件很适合地萝卜生长。这种作物技术要求不高,平时除了除草、浇水、打花、施肥等,基本不用太操心,管护成本比较低。”祝英村村支书余富荣蹲在田埂上,手里拿着刚采收的地萝卜介绍道,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少则几亩,多则十几亩,今年祝英村有200多户农户种植地萝卜,种植面积约370亩。
每年八九月,是地萝卜大量上市的季节。种植户郭长兴一大早就喊上亲戚朋友到地里忙活,最近一位外地客商正在村里收购地萝卜,很多村民都忙着采收。
“我种了15亩左右,这两天收购价在1元一斤,每亩能收3000至4000斤,如果管护得好的话每亩甚至能收4500斤。”郭长兴说,祝英村产出的地萝卜口感好,水分足,清甜细嫩,不仅在安顺周边的贵阳、毕节等地畅销,还打开了重庆、四川、广西、广东等省外市场。
“嗡嗡嗡——”随着一阵轰鸣声,一架无人机稳稳悬停在田埂上空,挂钩上的网兜装满刚采收的地萝卜,几分钟后便到达了收购点。祝英村地处山地,地块分散,运输一直是制约当地农产品外销的难题。今年,村里引入无人机吊运服务,让“山地货”出山效率大增。
“以前采收完,要靠人力背到收购点,来回费时费力,今年有了无人机,按每斤0.05元左右收运输费,很快就运完了,省时又省力。”望着无人机,郭长兴说。
“这两天仅是外商就订了五十吨,村民们从早忙到晚,就怕耽误了交货。村里大部分土地是山地,运输不便,用无人机既解决了山地运输不便的问题,又极大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余富荣说,目前地萝卜收购价稳定在0.8元至1元每斤,今年全村年产值预计达100多万元。而采收完地萝卜,祝英村的土地并不会“闲下来”。
“等这茬地萝卜收完,紧接着就种小白菜、萝卜等蔬菜,到时候又是一笔收入。”郭长兴说。
余富荣表示,下一步,祝英村将继续拓宽销路,提升种植技术,提升地萝卜市场竞争力,助力村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