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烧肉、番茄炒蛋、麻婆豆腐、清炒丝瓜……
9月1日,开学第一天,南川区道南中学,书声琅琅。见中午临近,学校食堂负责人邓世莹提高嗓门朝厨房喊了一嗓子,“师傅们都麻利点,马上学生们要用午餐了!”
▲工人在直供基地采摘丝瓜 记者 赵伟平 摄
几分钟后,一道道冒着热气儿的饭菜,从后厨端到餐厅的桌子上。鲜为人知的是,就在6小时前, 丝瓜、番茄等部分食材还生长在当地大观镇中江村的一个蔬菜基地里。
今年8月,市农业农村委、市教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直供学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通知》。《通知》倡导生产基地的农产品直接供应给学校,不经过中间经销商等环节。目前,全市有近10个区县探索“直供模式”,直供基地有53家,直供学校200余所。
道南中学(东校区)有高中、初三四个年级近5000名师生。其中在校吃饭的师生有近3000人,学校每天要采购食材3000多斤。为让师生吃得更安全健康,该校决定改变原来从中间商手里购买蔬菜的模式,直接从蔬菜生产基地购买。经过当地部门层层筛选,当月底重庆瀚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瀚实农业)成为了南川直供学校的四家直供基地之一。
“入选直供基地,是因为我们种的蔬菜品质好。”瀚实农业负责人周磊说,公司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专为当地学校、机关食堂提供生鲜果蔬、蛋禽肉类等于一体的供应链配送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去年周磊来到中江村流转了200亩土地种菜。
▲技术人员对刚采摘的丝瓜即将进行农残检测 记者 赵伟平 摄
为了种出优质的蔬菜,公司投入1000多万元,建立了智能化大棚,安装了水肥一体的物联网设备,实现用药的科学精准。同时,每亩投入2000多元,利用农家肥、有机肥对土壤进行培肥。经过努力,基地的虫害少了,用药也少了,蔬菜的商品率从30%提高到80%以上。
“不光要种得好,还要监管到位。”南川区农服中心副主任王毅介绍,为了确保果蔬农残等不超标,区上每年会对直供基地的农产品进行1次抽检,同时镇农服中心每周会派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绿色种植技术的讲解、以及农产品的巡检;其次是基地会对农产品开展自检。最后是在农产品采收前,区上会派工作人员对其进行风险质量检测,每项检测合格后直供基地的农产品才会供应学校。
▲技术人员对丝瓜进行抽检 记者 赵伟平摄
1日早上5点过,周磊领着技术人员来到基地,对刚采摘的苹果丝瓜进行农残快检。20分钟后,检测结果出炉,一切指标正常。随即,他开出了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
经过分选、装箱、运输,到6点过这批新鲜的蔬菜运到了道南中学。邓世莹收到这批蔬菜后,又随即对其进行快检。合格后,这批菜便转运到了学校的后厨,进行清洗、烹饪等。
“不仅绿色安全,食材也更新鲜。”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我市将总结“直供模式”经验,力争在更多区县进行推广,确保农产品从田间到舌尖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