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最近温度太高了,田里的水稻生长需要格外关注,避免高温热害的产生。”连日来,高温天气成为“主角”,迟迟不愿退场,秋粮作物持续经受高温考验。市农业农村部门及时出手,为农户送上一系列针对性农技指导,助力秋粮减轻高温热害影响,筑牢稳产丰收基础。
以水调温精准施策
“当前全市大面积水稻正处于孕穗期,玉米处于吐丝到灌浆期之间,大豆处于开花结荚期,均是对高温敏感的关键生育期。研究表明,连续3天日平均温度高于35℃或日最高温度高于38℃,且每天高温时间持续5小时以上,就会发生高温热害。”市农技推广站站长钟志仁看着近期的天气信息,从专业角度出发,提出了“高温担忧”。
应对高温热害,稻田管理最直接的方式是什么?以水调温无疑是最佳选择。
“在水稻方面,我们建议农户采用深水勤灌,有条件的可采用昼灌夜排的方式,以水调温,通过保持田间流水减轻高温热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抽穗时如遭遇持续超过35℃的高温,田间要保持合适水层,通过水稻的蒸腾作用可有效降低冠层周边温度,但田间密度较大或病害发生较重田块切忌盲目灌深水,避免高温高湿条件造成病虫害大暴发。”钟志仁表示,水源相对匮乏的地区,要加强与水利部门配合,积极协调配置农业生产用水,最大程度缓解高温造成的不利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大豆玉米的管理方面,农户宜在早晚采用喷灌、滴灌、畦灌、沟灌、垄灌等方式进行灌溉,如发现叶片在中午有萎蔫现象,及时灌水补墒至土壤湿润即可,降低冠层气温,切忌大水漫灌,避免根系腐烂或损伤根系,导致渍害发生。若遭遇持续高温,有条件的田块可进行叶面喷水降温,降低玉米叶面的温度,改善田间环境条件,减轻高温造成的危害。
增肥抗逆促进灌浆
为降低高温天气对秋粮作物的不利影响,夯实大面积稳产丰收基础,在田作物不光需要以水调温,还需要增肥抗逆等技术的有效支撑。
“我们在高温期间十分注重水稻肥料的补充,根据农业部门的提醒和多年种植的经验,在水稻生长需要的关键节点,补充好穗肥,帮助水稻健康生长。”日前,丹阳市陵口镇的一位种粮大户说。
农业专家提醒,持续高温易导致水稻营养消耗过快、根系活力下降、光合作用减弱、生理性缺钾等,对灌浆结实将造成不利影响。“水稻种植户们需要在前期施好穗肥的基础上,针对极端高温,在抽穗前10天左右补施钾肥(氯化钾5-8公斤/亩),同时,对生育进程较快的田块,在破口期每亩增施3-5公斤尿素,增强叶片光合功能,促进光合产物积累转运。此外,要加强叶面肥、生长调节剂应用,注重增施硅钾肥,增强植株抗逆能力,提高防御效果。”
在大豆管理方面,农业专家建议农户喷施磷酸二氢钾、氨基酸等营养剂,增强植株营养,提高植株抵御高温热害的能力,减轻高温热害影响;也可喷洒优质硼0.2%水溶液促进花器官的发育,提高开花授粉率。“在玉米管理上,农户可视苗情追施穗粒肥,每亩追施尿素5-7.5公斤,或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加芸苔素内酯等叶面肥,提高玉米高温热害耐受性。对处于开花授粉期的玉米,在上午8至9时扬花时,采取人工拉绳或者无人机在植株顶端三四米附近飞行的办法,进行辅助授粉,提高玉米的授粉率,增加结实率,减少秃顶缺粒。”
加强监测防治病虫
连日来,丹徒区荣炳盐资源区的种粮大户严伟每天都会到自家田头转转,不仅关心水稻长势,更关键的是时刻关注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成效。
“我今年种了1300亩水稻,目前已开展了两次虫害防治,主要防治对象为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严伟笑着说,靠着两台植保无人机,他独自一人3天就能完成所有田块的防治工作。
当前正是秋粮作物的生长关键期,病虫害防治工作不能有丝毫马虎。“根据市植保植检部门的病虫测报和苗情长势,农户们要密切关注水稻(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大豆、玉米鳞翅目害虫(玉米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病虫害发生危害,及时开展“一喷多促”。”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户们可采用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生长调节剂等科学混配,进行“套餐式”作业,防病治虫、增强抗逆能力、防止早衰、促进灌浆、增加粒重。作业时要确保药剂混用安全、用水充足,喷施均匀,避开高温时段,做好安全防护措施。(记者 周迎 通讯员 王俊鹏)
【来源:金山网_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