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带货”农产品拉动消费

本文转自:中国体育报

从赛场到餐桌

体育赛事“带货”农产品拉动消费

  体育赛事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赵 萌文/图

  日前,农业农村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深入剖析了农产品消费的最新动态,提出将利用体育赛事等平台拓展消费场景,通过引导各地围绕“跟着赛事去旅行”和“乐享精彩赛事 寻味中华美食”等知名体育赛事品牌,同步举办各类“土特产”展示展销及乡村美食品鉴活动,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的购物热情。从而推动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通消费者餐桌,形成“赛事引流、消费提质、产业增效”的良性循环。

  体育赛事与农业的融合正释放出强大的带动效应。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815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和5028个省级传统村落吸引游客超过2.93亿人次。还带动了农产品消费,让乡村经济“活”起来。

  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举办的山东省第二届魔方运动联赛为例,淄博市魔方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魔方活动的参赛人员既能在田间地头尽享比赛乐趣,又能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销路的实际问题。”精品体育赛事已成为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的有力推手,赛事期间,当地农副产品借助赛事平台打开销路,共促成6000余斤交易,带动销售额超7万元。

  各地赛事也亮点纷呈。2025年“乡村振兴”县级篮球邀请赛于8月24日至30日,在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工人文化宫和体育馆举行。2024年首届赛事在繁峙县举办,不仅为各参赛县搭建了交流平台,还推动了农特产品的展览、推介与销售。2025年赛事期间,各参赛县农产品展销活动集中展示各地特色农产品,既为参赛县搭建了产品推介平台,拓宽了销售渠道,也让消费者便捷接触到多元农产品,促进跨区域交易,实现“以赛促消、以赛助农”的良好局面。

  这个夏天,湖南省娄底市“材料谷杯”足球对抗赛涟源主场赛事燃动全城,掀起“赛事+消费”新热潮。看球之余,特色市集、消费优惠活动吸引众多球迷驻足,直接带动赛事周边消费超900万元,更撬动酒店、餐饮、商超等消费达5000万元。在赛事效应带动下,全市特色农产品销售同比增长120%,夜间消费占比提升至35%,城市烟火气愈发浓郁。一场足球赛,不仅点燃了夏日激情,更以“体育+”模式为涟源经济注入澎湃动能。

  “浙BA”城市争霸赛首战在杭州火热打响,赛场上球员们激烈角逐,赛场外“体育赛事+夜间市集”热闹非凡。近200个浙江特色摊位齐聚一堂,地方美食琳琅满目,引得游客纷纷驻足品尝。自预选赛启幕以来,此类特色市集已累计举办390场,不仅丰富了群众的观赛体验,更直接带动交易额达1.74亿元。体育赛事与农产品消费的深度融合,已然成为“浙BA”的一大亮点,为浙江的体育消费和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陕西农信·2025杨凌农科城马拉松赛以“千年农耕地 领跑新未来”为主题,作为全国唯一以“农科”为特色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2万名海内外选手。赛事期间,酒店入住率达100%,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50%,文体旅综合收入飙升,成为“体育+农科”融合赋能区域经济的生动实践。来自西安的跑友雷娟表示:“除了参赛,我还参观了杨凌的景点,买了一些农产品,基本上消费在1000元左右。”

  广东省2025年茂名“墟BA”高州赛区将月饼、龙眼引入开幕式,设置农特产品专区,28个镇街的农产品摊位摆满特色产品,吸引大量群众购买。谢鸡镇摊位档主介绍:“这次带来了皇帝蕉和金草鱼、金大头鱼、罗非鱼,还有荔枝干、龙眼干、鲜龙眼。群众试吃之后,都说口感好、加工工艺好,吃起来新鲜。”

  将于9月下旬在三门峡灵宝市举行的2025年河南省“赛会节”一体化活动,以“村BA”篮球赛为燃点、“豫农优品+美豫名品”丰收大集为纽带、农民丰收节为升华,实现“体育赛事+产业展销+丰收文化”深度融合,打造农文体商融合发展新模式,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注入新动能。

  这股赛事经济与农业融合的热潮,要尊重农业规律。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建立“农业承载力评估”机制,测算赛事规模与农田生态平衡点,确保赛事活动不会对农业生产造成负面影响。同时,设计“农产品赛事期货”,提前锁定采购量,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保障农民利益。通过结合赛事,形成消费互促的良好局面,实现赛事经济与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赛事经济与农业的融合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创新消费场景和营销模式,不仅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和农民增收,还推动了乡村旅游、文化传承等多产业的协同发展。专家表示:“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在尊重农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赛事经济的带动作用,让农业与赛事经济在融合中实现共赢,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