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香溢 乡村兴

本文转自:呼和浩特日报

赛罕区赛音不浪村:

瓜香溢 乡村兴

本报讯(记者 杨彩霞 通讯员 万永杰)漫步赛罕区黄合少镇赛音不浪村,千亩日光温室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瓜香。这个曾以传统旱作农业为主的村落,蜕变为如今规模化种植网纹瓜的“塞外瓜乡”,生动演绎了“小甜瓜撬动大产业”的振兴实践。

2018年,赛音不浪村村民纪东风率先投资建设300亩网纹瓜大棚,为赛音不浪村的产业转型按下启动键。村党支部顺势而为,创新提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精准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

经过不断发展,瓜果产业规模逐年跃升。2020年新建613亩大棚;2022年争取上级资金172万元并扩建大棚86亩,通过大棚出租持续壮大集体经济;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3万元。截至目前,全村网纹瓜种植面积已突破2000亩,建成1000个日光大棚,形成集规模化种植、品牌化运营于一体的产业格局。

2023年首届“西甜瓜丰收节”是赛音不浪村发展的关键转折点。这场融合农产品展销、文旅推介与文化交流的盛会,成功吸引北京、上海等地10余家销售企业签约合作,让“赛音网纹瓜”“站神西瓜”两大品牌声名鹊起,产品销售空间显著提升。

在此基础上,赛音不浪村进一步创新“农产品推广+旅游推介+文化交流”三位一体模式,既展示了优质瓜果的独特品质,又彰显了浓郁的乡村文化魅力,有力推动了订单农业发展。如今,村种植合作社年发放工人工资超千万元,带动1000余户农民稳定就业,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网纹瓜产业链的延伸,创造出300多个固定就业岗位和200余个季节性岗位,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4万元。土地流转收益逐年提高,300多户村民投身种植事业,也催生了青壮年回乡就业潮,有效缓解了乡村空心化问题。“以前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现在村里建起现代化大棚,年轻人纷纷回来搞种植、做电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村民的感慨道出了村庄的喜人变化。

产业兴旺带动乡村蝶变,赛音不浪村整治院落108户,硬化道路2.4万平方米,新建多处便民设施,绿化面积达4065平方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24年,赛音不浪村获评赛罕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各民族村民在产业协作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村党支部通过产业项目凝聚民心,稳步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实现了“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良性循环。

下一步,赛音不浪村将深化品牌建设,探索瓜果深加工产业链,借助电商平台拓展全国市场。同时以“党建+文旅”模式开发休闲农业,打造集采摘体验、田园观光、文化研学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区,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发展动力。

从昔日荒滩到今日良田,赛音不浪村的蜕变深刻印证了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产业移植,而是立足资源禀赋的特色深耕。当传统农业邂逅现代经营理念,当集体经济插上品牌翅膀,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正在书写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精彩答卷。


(乡村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8月28日 18:11[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