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益阳日报
甘果
在不少地方还苦苦寻找乡村振兴突破口时,我市却低头从脚下发现了“绿色金矿”。那些曾经静静生长于山野之间的“草”,如今正悄然变为改变乡村面貌的“宝”。
我市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表明,乡村振兴的关键,并不总是“无中生有”引入产业,而往往始于对脚下土地的重新理解。例如艾草这种田野间常见的植物,之所以能成为“绿色金矿”,正是由于我市相关产业发展负责人、从业者、农户完成了从“草”到“宝”的价值认知飞跃。他们不仅看到药材本身,更看到其背后整个生态链、文化链与产业链融合的可能。
而比认知更进一步的,是系统性建构的能力。酒香也怕巷子深,从制定全国首个黄精全产业链标准,到推动枳壳“六统一”规范化种植;从原材料种植到深度加工、文旅体验,我市逐步跳出传统农业的局限,转向以市场化思维发展农业、以品牌化方法提升价值、以体验式消费延伸链条。这种全链条整合、多业态互融的模式,正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的关键。
笔者认为更难能可贵的是,通过产业重塑,实现了人回村、田复绿、业焕新的良性循环。年轻人返乡,村庄重现活力,这一切都印证了唯有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乡村振兴才真正拥有持续的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不是一场依靠外来赋能的“输血工程”,而是一场始于价值发现、成于系统创新、终于民生改善的“自我重塑”。我市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证明,每一片土地都蕴藏着独特的禀赋,关键在于能否用新的眼光审视传统、用新的范式重组资源。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激活乡村发展的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