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水:鲜食玉米喜丰收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本文转自:绥化日报

本报讯(郭芳伊 特约记者高伟)8月18日上午,初秋的阳光洒满大地,明水县育林乡示范村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50多名村民穿梭在玉米田间,娴熟地采摘着饱满的鲜食玉米,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丰收画卷。

此次丰收的鲜食玉米品种丰富,包括绿糯619、绿糯269、糯9等优良品种。走进田间,一株株玉米长势喜人,翠绿的叶片间,饱满的玉米棒裹着层层苞叶,剥开苞叶,金黄的玉米粒排列整齐,散发着诱人的清香。村民们一边采摘,一边将采摘下来的鲜食玉米迅速堆放在一旁的四轮拖拉机车斗里。二十多辆四轮拖拉机在田间有序穿梭,如同一条条忙碌的运输线,将丰收的果实不断运送到集中装载点。到达装载点后,再将玉米统一装载到大卡车上,这些新鲜的玉米将很快发往订单企业,进行深加工。据了解,此次人工采摘费用为每亩60元,四轮拖拉机的车费另行计算,这不仅保障了村民雇工的收入,也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示范村党支部书记曹刚一直忙碌在现场,他一会儿指挥村民们合理分配采摘区域,一会儿协调四轮拖拉机的运输调度,确保采摘和运输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我们这个基地可不一般,它是我们村农业科技的‘试验田’和‘示范窗’。”曹刚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介绍。基地玉米都是订单种植,基地主要示范鲜食玉米绿色集成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深松深耕打破犁底层,合理增密,优质绿色鲜食玉米栽培技术、植保无人机技术、应用新型种衣剂、新型杀菌剂、杀虫剂、农药精准施用技术,对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进行示范。

该基地由国松玉米合作社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杨国军是当地有名的种粮能手。他介绍,基地总面积达510亩,得益于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模式,今年鲜食玉米的长势格外好,亩产预计在3000斤以上。“我们采用水肥一体化与大垄双行方式种植,和普通玉米相比,优势太明显了。” 杨国军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他种植的鲜食玉米每亩与普通玉米相比能多带来200—300元的收益,510亩地算下来,总收益能增加十多万元。这可观的收益让合作社的社员们都喜上眉梢,也让周边的农户看到了特色种植的潜力。

谈到未来的发展,曹刚充满信心:“今年的收成这么好,市场反响也不错,我们计划明年将种植面积增加1000亩以上。同时,我们还会继续引进和推广更多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鲜食玉米的品质和产量,争取和更多的订单企业合作,让我们的鲜食玉米走出明水,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随着订单农业模式的不断成熟,种植户实现从采摘到销售的全链条无缝衔接,让丰收的喜悦真正转化为种植户实实在在的收入。


(乡村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8月27日 15:09[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