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一振兴塞上谱新篇|宁夏农垦26.4万亩青贮玉米开镰

8月24日清晨,在宁夏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权属巴浪湖农场的广袤田野上,10台青贮收割机轰隆作响,匀速推进。青绿的玉米秸秆被精准切割、粉碎,直接装车运往牧场——这标志着农垦26.4万亩青贮玉米收割全面启动。从田间到窖池,一场融合科技、机械与专业管理的现代化农业实践,正高效护航我区“粮草安全”。

收割现场。

在巴浪湖农场2.01万亩青贮玉米示范田里,收割机驶过的地块整齐如一,秸秆粉碎粒度均匀,干物质含量稳定。“早在播种阶段,我们农场便推行‘深松整地+导航精播+滴水出苗’标准化作业,确保苗齐苗壮,保苗率超95%。生长期间,又依托物联网墒情传感器和智慧农业平台,系统自动生成水肥方案,彻底告别‘大水漫灌’,实现节水30%以上。”农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针对病虫害防控则构建了“天上飞防+地面测报”立体网络,无人机携低毒农药开展统防统治,虫情测报站每周监测并提前发布预警,将病虫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收割前15天,技术团队深入各地块抽样检测干物质与淀粉含量,量身定制“一地块一收割方案”,牢牢把握“双30”优质标准。

26.4万亩青贮玉米收割全面启动。

面对收割慢、运输堵、储存难等问题,宁夏农垦以“科学分组、精准匹配”策略,调度199台收割机、2613辆运输车、317台压窖铲车及100台辅助设备,形成高效协同的机械化军团。通过“1台收割机配10辆到20辆运输车”的动态分配机制,确保秸秆离田即运、运输不积压。同时,在运输环节严格执行“最近牧场直线配送”,压缩运输半径、降低拥堵风险。储存阶段则推行“标准化窖藏”,每层青贮原料厚度不超过15厘米,压窖车采用“直线压平+对角压实”工艺,确保密度达750公斤/立方米以上。封窖时更以轮胎密压、沙土袋封边,构建无氧发酵环境,最大限度保留营养。

科技赋能,精准把控“最优收割期”。

为守住“零事故、高品质”底线,确保收储工作高效安全,农垦集团成立由总经理牵头的专项工作组,下设包抓、督察、核算、安全四个小组,形成责任到人的闭环机制。宁夏农垦权属草业与乳业公司联合组建检测专班,携便携设备驻点田间,实时抽检青贮干物质含量,坚决守住“不低于30%”的品质生命线。农机维修团队巡回待命,建立“15分钟响应、1小时修复”机制,保障机械连续作业。安全督导组则全面排查田间隐患,规范设置警示标识,并组织农机手开展岗前培训,覆盖操作规范与应急处理,坚决杜绝安全事故。

据悉,本次青贮玉米收储预计25天内全面完成,总产量达110.5万吨,同比增产6%。“这不仅为垦区牛羊越冬备足了‘口粮’,更展现出农垦系统在‘粮改饲’战略中的示范作用。”宁夏农垦相关负责人说。从精准种植到智能管理,从机械协同到专业保障,宁夏农垦正以26.4万亩青贮玉米为抓手,推动农业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化不断跃升。(宁夏日报记者 李峰 文/图)

【来源:宁夏日报】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