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仓变“白胖子”,高科技护粮,农村咋跟上?

我在长沙街头转悠,远远就看到几个白乎乎的圆球立在粮库里,像刚出炉的大馒头。走近一瞧,这不是馒头,是气膜仓!工作人员告诉我,这“白胖子”能装9000吨粮食,三层复合材料裹得严实,南方夏天再热,粮食也不会发霉。

这气膜仓看着简单,实际高科技。仓里装了传感器,手机一点,温度、湿度一清二楚。害虫敢来捣乱?自动喷药,分分钟搞定。工作人员笑着说,这仓就像给粮食盖了栋别墅,住得舒舒服服。

可老一辈守粮人没这么好命。我采访了吴爷爷,他60多岁了,守了大半辈子粮。他说以前的粮仓就是土墙木头搭的,下雨天漏水,老鼠成群结队来偷粮。守粮人得拿扫帚整天赶老鼠,累得腰酸背痛。

更别提露天席茓囤了。那是用席子围个圈,粮食堆在里面。一场大雨,粮食全泡汤。吴爷爷回忆,有人试过撒草木灰防虫,还有人半夜打着手电抓老鼠,就为了少糟蹋点粮食。听他说这些,我心里挺不是滋味。

后来,苏联帮咱们建了砖木粮仓,能装2500吨粮食,听着挺厉害吧?但问题也不少。南方夏天潮气重,粮食容易长霉。粮堆只能堆3米高,工人得爬梯子检查,夏天热得满头汗,半夜还得起来看粮堆。

到了90年代,粮仓终于硬核起来,钢筋混凝土的平房仓来了,还装了通风设备。我在河南鹤壁碰到王叔,他是种粮大户。他说以前卖粮最怕进库,条件差,粮食放几个月就坏。现在平房仓密封好,自动控温,粮食坏得少,卖价也高了。

国家最近还计划搞“智慧粮仓下乡”,让偏远地方也能用上新设备。我觉得这事挺好,但光有设备不够,工人得学会用才行。不然再牛的系统,也就是个花架子。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