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下旬,清晨6点的成都,暑气渐浓,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分校(以下简称“磨小分校”)的“幸福农场”里已是一片忙碌景象。来自该校3年级6班的孩子们穿梭在田埂间,有的小心翼翼采摘带着晨露的红薯尖,有的蹲在田垄边分拣新鲜木耳菜,还有的正将捆扎整齐的蔬菜分装成份。
这场从7月初持续至8月中下旬的幸福农场蔬菜义卖活动,已悄然成为磨小分校暑假里一场特别的“体验课”。
磨小分校果蔬义卖现场
据了解,磨小分校的“幸福农场”地处成都中环,占地约20亩,学校依托这片农场,让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得以亲近大自然,实现“劳动课真劳动”。
老师教授学生如何采摘蔬菜
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0年起,学校为孩子们普及“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知识,并开发主粮种植校本课程,将劳动课纳入常规课时;同时,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劳动主题与特色,系统性地开展劳动课。
“农场按班级划分责任田,每个班的孩子都能参与到五种主粮和八种蔬菜的种植、管理、收获中。此外,孩子们还通过丰富的形式,参与并见证上百种蔬果的生长过程。”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暑假期间,3年级10个班的学生共参加了七期幸福农场果蔬义卖活动。假期里,每逢周末,除雨天和极端天气外,孩子们都会化身“农场小达人”,在田间地头与农场摊位间,体验感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孩子们都会化身“农场小达人”,体验劳动成果
在第七期义卖现场,分工明确的“小团队”各显神通。3年级6班的王语嫣说,她和同伴们5点半就从家出发。为了让蔬菜“畅销”,义卖前一天,她们还特意去家附近的菜市场进行调研比价,最终定下“比市场价更优惠”的策略。
“阿姨,我们的红薯尖没有打农药,吃了特别健康!”王语嫣热情介绍着,身旁的陈宁宇则送上贴心祝福:“奶奶,多吃木耳菜能降血脂,祝您健康长寿!”不到半小时,他们的摊位就售出大半蔬菜。
隔壁摊位的沈彧丞更是展现出“销售天赋”。面对最后一个被鸟啄过的南瓜,他灵机一动为其取名“天之骄瓜”:“爷爷您看,鸟儿都爱吃,说明没打农药!而且我们全程使用有机肥种植,甜得很!”一番生动讲解后,南瓜顺利成交。据统计,仅第七期活动中,沈彧丞所在小组就卖出5个南瓜、11个冬瓜,成为当日“销售明星”。
采摘现场
“从采摘捆扎时琢磨如何包装更美观,到售卖时思考怎样吸引顾客,孩子们的创造力总让我们惊喜。”磨小分校德育主任李小燕介绍,学校不仅将劳动课纳入常规课时,还根据时节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插秧比赛、采摘节、摸鱼节、幸福超市兑换节、蔬菜义卖等,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劳动的艰辛与丰收的喜悦,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在扎实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5年里,如今,“科学+劳动”的特色模式已成为学校一张亮眼的名片。学校相关负责人说:“孩子们从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到在农场里亲手实操,再到了解和学习科学种植。目前,学校的劳动教育已经拓展到土壤对比种植、太空种植等领域,未来,他们的实验结果还将对农场的科学种植产生影响。”
文 图 高晓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