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陕西农村报
农事指导
粮油作物怎么“贴秋膘”
当前,大豆、水稻、玉米等粮油作物全面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也迎来实施“一喷多促”的窗口期。此时,要紧抓关键节点,全力做好“一喷多促”作业,夯实粮油作物丰收基础。
大豆
因地制宜 以“促早熟、防灾害、促结实”为目标,以“肥水调控、叶面喷施、灾后恢复”为重点,兼顾防控病虫,因地因苗施策。根据不同苗情、不同灾情、不同病虫,分区域、分灾种、分阶段,将叶面肥、调节剂、杀菌杀虫剂等混合喷施,促进大豆稳健生长、灾后恢复、灌浆成熟、单产提升。
规范作业 作业时间上,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段,选择在上午9时前或下午4时后进行;喷后24小时内如果遇中到大雨,及时补喷。作业方式上,采用植保无人机喷药时亩喷施药液量应在2升以上,添加沉降剂,适当控制飞行高度和速度,并规划好施药飞行线路,避免漏喷和重喷;采用大型植保机械喷药时亩喷施药液量应在15升以上,注意匀速行驶并减少压苗。
水稻
因地制宜 重点关注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以及纹枯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稻瘟病、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各地根据水稻生育进程、病虫害和自然灾害发生实际,因地因苗因时因灾实施“一喷多促”。
精选药肥 根据气象条件和水稻苗情长势,合理确定喷施配方,严格按照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杀菌剂等使用要求混合,不得违规混配,避免产生药害。再生稻种植区在头季稻收割后及时应用发苗肥,并做好蓄水、防旱、降温工作,合理施用细胞分裂素和芸苔素内酯,促进发苗。
科学作业 作业时环境风速应小于3级风、气温不宜超过30℃,在上午10时或下午4时后进行施药,避开正午高温时段。
玉米
优化配方 根据玉米实际需要和病虫害发生特点确定喷施配方,严格按照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杀菌剂等使用要求混合,不得违规混配。
科学喷施 优先选择植保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也可视情况采用高地隙喷杆喷雾机、车载式担架机进行喷雾作业,尽量赶在蜡熟期前5~7天完成。植保无人机飞行速度控制在5~7米/秒,施药液量1.5~3升/亩,并在药液中添加适量的喷雾助剂,提高雾滴沉降、抗飘移、抗蒸发等性能,药剂按标签剂量二次稀释现配现用。宜优选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避开正午高温时段,防止药液在叶面快速蒸发失水;24小时内遭遇中雨以上时需及时补喷,保证防治效果。
(综合)